七年级议论文练习:首先是通俗

小编:

七年级议论文首先是通俗 如果问我,你喜欢读什么样的文章?答:"首先是,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活泼有趣,可读性强。然后,才是领会思想内容。

我订阅十份报纸两份杂志,每天认真挑好看的读。有四类文章n?烦,不爱看。一是冗长,过多引经据典,拐弯抹角,耍笔头,只图显示作者学问,忘了读者最需要痛痛快快。另一类是时髦词太多,词汇搭配不当,不通顺,令人费解。看了第一段,不知所云,干脆撂下。再一类是引用外语和缩写的专用名词太多,我外语水平太低,不懂。还有一类是大话套话太多,枯燥乏味,没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除去学术性专业性报刊,面向特定读者,不必非讲通俗易懂之外,一般综合性报刊是面向广大读者。如若你的文章首先在文字上表达不通俗,没风趣,缺mèi力,让读者谢绝了,你纵然见解再新鲜再高明,没被读者接受,沿线引起共鸣,文章岂不是白写?报刊岂不是浪费版面?

能不能用大众化语言、普普通通的字眼,写出深刻文章?我看,完全可以。且举两例:

年近九旬的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说是当今大学者,当之无愧。他的散文,短小、精致,漂漂亮亮,不用一个生僻的词,没有一个费解的句子,讲出充分道理,读后让人眼睛一亮,对人生又有新感悟。近两年,他写的《人间第一爱》、《论压力》、《不完满才是人生》等等,千字左右,通俗之中见哲理,深入浅出,太耐人寻味了。我不禁剪辑下来保存,还建议编报纸副刊的朋友转载。

谁是当今资深大作家大编辑?八十二的韦君宜大姐应是其中之一。她编过延安《抗战报》,担任过中国青年杂志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写过许多优秀文学作品。近读她在病床上写的《思痛录》完全用最通俗易懂、简洁明白的语言,对她从延安到文革历次运动中,说过的一些违心的假话、办的一些错事,坦诚反思,恳切惭愧、忏悔,没有一点掩饰,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读了季氏、韦氏作品,你会发现,原来,通俗远胜过文绉绉,乃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巨大力量。

还有一个理由,如今,人们生活皆是快节奏,没工夫读那端着架子、难懂的?嗦文章。忽视了这个,你一提笔,就远离了读者。

1.整体理解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属于"事实论据"的自然段有___,属于"道理论据"的自然段有__。

2.内容理解

①在作者看来,是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必须写得通俗易懂?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一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5自然段举季羡林的例子中,紧扣中心论点的语句是哪些?(在文中用线划出)

3.词汇、语法

①"纵然"的同义词是___。

②"乃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这句话省略的主语是_____。

4.字形、词意

①依据注音填写恰当的字:

n?__烦mèi__力

②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大意:

学贯中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著作等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连贯

下面5句话是从上文□→□→□→□→□中摘出来的,已打乱顺序,请在下面的方框内调整为合理的顺序(只填序号即可)。

①都会由衷尊重大姐的人格高大

②都会感到

③谁读了此书

④定要是非分明

⑤永远大胆讲真话

调整后的顺序应为□→□→□→□→□

[分析]

1.(1)此题考查对论点的认定,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认定论点,就本文而言,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认定论点。就本文而言,我们可以从论据上来认定论点,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证明论点正确的充足理由,它受论点的制约和统帅,与论点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一般文章中既有事实论据,又有道理论据,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找到它们共同阐明的道理,论点就清楚了,本文二、五、六段是事实论据,三、八段是道理论据,作者选取这些论据阐明了一共同道理,即文章开头通过一个设问句提出来的:读文章首先要选通俗易懂的文章,这就是本文的论点,当然,也可用题目"首先是通俗"作为本文论点。

(2)此题考查对论据的把握,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分析事实论据先要看看事实写的是什么,再想想这个事实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若是写了多个事实,还要将这些事实贯穿起来看,明确它们起的作用,本文第二段列举了四种作者不爱看的文章类型,以概括性的事实从反面论证了"喜欢看通俗易懂的文章"这一观点,五、六两段分别举了季羡林和韦君宜文章通俗易懂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这几段都属于事实论据,议论文中的道理论据往往由于它与论证过程联系得十分紧密而不容易辨认,能够用来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本文三、八两段均是从反面来谈文章不讲究通俗易懂的后果的,以充足的理由证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两段属于道理论据,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第四段是个承上启下的段落,第七段是对上面所举事实的小结,这三个段落均不能作为文章的论据。

2.(1)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共有两个问题,不要忽略对第一问的回答,第二问是要求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种题做起来比较容易,只要仔细、认真的读选文,一般不会答错,本题的答案是:不是。"除去学术性、专业性报刊,面向特定读者,不必非讲通俗易懂之外,一般综合性报刊是面向广大读者。"

(2)此题也是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答题的关键是明确中心论点和仔细阅读第五段,本题答案是:"不用一个生僻的词,没有一个费解的句子"或"通俗之中见哲理,深入浅出"。

3.(1)此题考查语法知识"纵然"是表示让步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同样表示此关系的还有"即使"、"哪怕"、"就算"等,不能用"如果"、"假如"、"假若"等词语来替换,因为它们不表示让步假设关系,换后就改变原意且造成句子不通顺。

(2)这句话是一个省略句,它承前省略了主语,仔细读一读,不难补充上省略的主语"通俗"。

4.此题是考查字词的积累及运用。

(1)"nì烦"意思根据上下文应为"厌烦"之意,故"nì"应写作"腻",应注意字形,"mèi力"意思应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故"mèi"应写作"魅"。

(2)"贯"意为"贯通","透彻的了解","中西"意为"中国和西洋","中外",故"学贯中西"应解释为"学问贯通中外","等身"多用来形容数量多,故"著作等身"应解释为"形容著作极多"。

5.统观五句话,表达的意思应为:读了《思痛录》之后的感受,所以(3)句就应放在首位;(4)、(5)句是受(2)句支配的,而(4)、(5)两句存在递进关系,所以这三句顺序应为(2)、(4)(5);(1)句和(2)(4)(5)句是并列关系的,所以次序无先后,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应为"(3)(1)(2)(4)(5)"或"(3)(2)(4)(5)(1)"。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七年级议论文练习:要把语文学好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创意口腔诊所的广告标语(7篇) 无子女有财产有房子的离婚协议书范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