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小编:

一、学习目标:

1、学习鲁迅,正确对待外国(及中国)文化遗产。(人文)

2、比喻论证。(知识,能力)

3、反语及运用。(知识,能力)

二、学习重点:

1、“拿来主义”内含。

2、比喻论证和反语。

三、教学设想:

运用语文“343”课堂教学系统设计教学法,以“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为拎动点,以“拿来主义”的比喻论证为制高点和增长点,以历史现实实例为延伸点。语言训练重在反语和对举,思维和迁移重在比喻论证。采用“目标导学式”。

四、教学安排:

(一)预习:

读课文,疏通文意,解读生字词,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二)总体理解文意:

1、学习鲁迅及领袖关于文化遗产的语录:

△鲁迅:“新的阶段及其文化,并非突然从天而降,大抵是发达于对于旧

支配者及其文化的反抗中,亦即发达于和旧者的对立中,所以新文化仍然有所承传,于旧文化仍然有所择取。” “古人所创的事业中,亦会有后来新兴阶级

皆可以择取的遗产”。“先前的遗产,有几位青年以为采用便是投降,那是他们将‘采用’与‘模仿’并为一谈了。”

△列宁:“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

2、 听读课文录音:

注重生僻词语和反语。

3、 检查,解读生字词:

古董(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比喻顽固守旧的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 大度(大方,有气量) 自诩xǔ(说大话,自夸)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miǎn(冠冕堂皇的省语。很体面,有气派。) 摩登(时髦) 孱càn头(软弱无能的人) 蹩bié进(跛着腿走进) 玄虚(这里指用来掩饰真相、迷惑人的手段。) 国粹cuì(国家文化中的精品。这里是反语。)

阿剌lá伯

4、 归纳概括练习(填充):

本文全面而 地阐明了 的问题,批评了 错误态度,指出正确的继承和借鉴是 和

_____的必要条件。(主题)

(答案:深刻。对待文化遗产。多种。培养新人。创造新文化。)

(三)重点研讨

1、 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讨论:是分在“是为拿来主义”后面好,还是在“而不是拿来的毅故”后面

好。(强调对上下文意的概括及自然过渡)

2、 第二部分:主张“拿来主义”。(说明:先学第二部分是考虑到先易后难。)

目标自学:

① 集体朗读。

② 解释“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

——即:对文化遗产,要独立思考,鉴别精华与糟粕,独立自主地选择。

③ 课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他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孱头”是不敢接触;“昏蛋”是全盘否定;“废物”是全盘接受。都是错误的。

④揣摩“看见鱼翅”,“也和朋友们像青菜萝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的内涵。

——比喻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很好地吸收,并不拿来炫耀。

⑤简要说说“拿来主义”的含义。

——占有,挑选。

⑥完成练习二

作者在本文中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说理,细细体会“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等比喻有什么论证效果。试以比喻手法写一段议论的文字。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 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还有某些益处的糟粕。“烟枪”、“烟灯” 和“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这样的论证形象生动,增强了说服力。也好理解。

⑦认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文字,先分别说明“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新主人”,“新宅子”,“新人”等名词,再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或使用”是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或存放”是对文化遗产中的还有某些益处的糟粕。“或毁灭”是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新主人”是指新文化的主人,“新宅子”是指民族新文化。“新人” 是指用新文化武装起来的人。此段概括了“拿来主义”的原则、条件和巨大意义。

⑧师生共同订正答案,教师讲解疑点。

⑨比喻论证。

△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论证某个观点。

△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人们熟悉的细小的事物作比喻来阐明一个

深刻的道理,是鲁迅杂文突出的写作特点之一。“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

常取类型。”

3、 第一部分:批判“送去主义”。

①鲁迅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现实状况提倡“拿来主义”的?(练习一)

——这是鲁迅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所写的。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一些封建遗老遗少叫嚣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也思想混乱。鲁迅先生是针对这样的现实写下这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佳作。

②结构研讨:(可采用填充法)

①提示根源:闭关主义 卖国主义

②列举表现 a、送物:古董

b、送人:梅兰芳

第一部分 2、揭出实质:媚外(只送不拿)

批判“送去主义”

③语言研讨:(讽刺与幽默)

a:完成练习三

b:“抛来”与“抛给”的区别。(P26)

“抛来”与“送去”对举,对等

“抛给”,有施舍、轻视之意,贬义。

4、写作特点:

①比喻论证。

②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③反语的运用。

5、关于“形象化议论”:(议论文中适当地加入形象化的描述)

△作用:

①化抽象为具体。

②强化概括效果。

③加强思维色彩。

④渲染恰当氛围。

△来源:

①从生活中选取典型事物。

②从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中选取形象

③通过联想、类比。

④形象化的词语。

△学生举例:

适当安排。

6. 讨论:

21世纪的中国人应该怎样“拿来”?谈谈你对新“拿来主义”的看法。

五、总结作业:

1、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谈怎样对待改革开放后涌进的外来文化现象。(如:性暴力,摇滚乐,麦当劳,行为艺术,纹身等)

2、就如何对待“错误”或“书籍”,进行比喻论证,并使用反语。

3、抄写生字词。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3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教育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优质14篇) 学校工作自评方案(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