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宽容》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小编:

《多一些宽容》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能品析文章结构及论证语言。

3.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宽容和批评的统一关系。

2. 理解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辨证说理方法。

[预习导学]:

一、给加粗字注音:

和谐( ) 豁达( ) 迥异( ) 融化( )

胸襟( ) 摒弃( ) 芥蒂( ) 嫉妒( )

二、解释

豁达: 淡泊:

摒弃: 斤斤计较:

隔膜: 迁就:

姑息: 芥蒂:

二、阅读课文两遍以上,整体感知 :

1.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请用书上的词语回答)?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论述的?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地说说。

3.你知道历史或现实中哪些关于宽容的名人名言或典型事例吗?请各举两个。

名言:

事例:

第一课时

[课堂研习]:

1.作者按什么层次结构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这四个词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为什么?

[探究拓展]:

1.文章的第三段是不是“画蛇添足”?如果把这一节拿掉,你会提出怎样的疑问?

2.一般来说,议论文要论证观点,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但本文通篇以讲道理为主,基本没有摆事实,你认为这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说服力呢?

v 友情提醒:学贵有疑,请发自肺腑地发表你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你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平时与人相处时斤斤计较,喜欢走上风,请你引用课文中的关键性语句,对这个同学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第二课时

一、阅读《宽容是美德》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赢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③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④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⑤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⑥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1.本文的中心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第①段引用周总理的故事,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各是什么?请分别用八个字概括。 (3分)

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世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始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运用的沦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第②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面进行论证,第③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面进行论证,把两段结合起来看,其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第⑤段中提到的“农夫救蛇”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请举一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2分)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多一些宽容》教案9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我的使命演讲稿 担强国使命演讲稿(7篇) 商业银行实训心得体会3篇(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