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5

小编:

[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1朗读。2想景悟情。3诗歌赏析。4探究性学习。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课型:读品课

四、教学仪器:录音机、投影仪

五、主导教法:读品结合法

六、教学蓝图: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重要板块:1朗读。2想景悟情。3诗歌欣赏。4探究性学习。朗读作为重点,想景悟情作为难点。这两者应该有机结合,做到读品结合。由于中学生的人生阅历,对本文乡愁不能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多点拨、多鼓励,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做到切己体察。诗歌欣赏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不作为重点。本课尝试探究性学习,这种创新设计应该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裨益。最后应指出在教学中用呜咽的二胡曲《江河水》来营造一种悲情氛围而符合情境教学法。

七、教学步骤:

1导入(2分钟,同时播放《江河水》音乐):同学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郢》中写到“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总是泪水涟涟?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

板书:乡愁 余光中

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入台湾,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2教学板块一:朗读(10分钟,播放《江河水》)

①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注意“啊”应读为“Ya(呀)”。

②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学生自读,示范读。师简评。

③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教师范读第二节,学生自读,教师简评节奏、语速。

④指导学生读出重音。教师范读第3节。学生画出重音和次重音。如: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重音为实心点,次重音为空心点。1、2、4节可类推。学生自读、示范读,教师简评。

3教学板块二:想景悟情(18分钟,播放音乐)

①教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乡愁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本诗中作者用什么事物来形象写出。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代表。

②师: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四项事物上,应该通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象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何人在干什么事,他又能想到什么。这些和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应有所联系。

生自读,想象讨论、回答。教师多点拨、启发、鼓励。没有统一答案,鼓励创新。但教师可点拨用四季的递嬗来演绎四个不同阶段的心理历程。

③第一节: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喻示人生的少年。所以可以想象为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起母亲,但是路途遥远隔着万水千山不能回到她的身边。只有在昏黄的灯下把这份依恋和思念倾注在信笺间,再小心翼翼地贴上这小小的邮票。因为只有它可让自己的心儿飞越万水千山。李白是“我寄愁心于明月”,小作者只能“唯寄愁心于邮票”。他仿佛又想到离家时妈妈送他到小村外,关心的话儿说不完,那温馨的春风多像母亲慈祥的爱抚,那三春的阳光多像母亲眷眷的爱心,那风中依依的柳条多像母亲那不舍的深情。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朗读提示: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生:自读、范读、齐读。师点评。

④第二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人也不能尽年少,诚如春去夏迎,少年成长为青年,在一个夏季的中午,一位青年手持一张窄窄的船票挤在拥挤的船中,他不由想起家中操劳家务的新娘,美丽贤惠的她一定在计算着他的归期,想起上次离家时,她无限牵挂的含泪双眼,充满着无尽的牵挂,虽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如能长相厮守又该是多么的幸福,可是生活却使我们分隔,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可又想到即将见面,那时“共剪西窗烛”,再话两地相思情,又是多么的温馨。一丝淡淡的喜悦又袭上心头,而这一切又离不开这张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朗读提示: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生:自读、齐读、范读。师点评。

⑤第三节:中秋月圆人应团圆,但是当作者历尽千辛万苦,归心似箭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听不见母亲慈爱的唤儿声,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再也感受不到母亲温情的摩挲了。含辛菇苦的母亲由于年老体衰,由于念儿成疾已经长眠于地下了,那“矮矮的坟墓”便是明证,“矮矮”也正说明母亲溘然去世已久了!“鬓已星星”的作者在冷风苦雨中直挺挺地跪在坟前!没有眼泪,眼泪也许在漫长的思念中流尽了!今日的冰冷的雨水就是他的泪吧!没有了哭声,哭声也许在刚跨进家门看到母亲遗容时,发出的撕心裂肺的一声“娘啊”的哀叫时已哭尽了!今日凄厉的秋风就是他的痛哭吧!他仿佛在想:在漫长的无期无望的等待中,老母亲该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每年的365天的希望变成365天的失望,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又十年还这样过去了……时间老人已不忍心再让母亲活得这样苦了,这样苦苦的等待了,在母亲就要闭上眼的那一瞬间,她还努力想听儿子的喊“娘”声,她还努力地伸出枯槁的手想抚摸一下儿子,但是无望了,多年的希望、失望的交替此刻变成了黑漆如夜的绝望了,这时一滴冰冷如古井之水的眼泪在紧闭的眼角流出。他仿佛又想起多年前离家的晚上的情景:母亲在昏黄灯下给自己密密地缝着衣服,“意恐迟迟归”,谁又想到这一迟就几十年!总算回来了,却不见了母亲,生死两茫茫,天人永相隔;他仿佛在想:母亲的恩情如三春之阳,一生也报答不完,但是总可以服侍妈妈养老送终呀。可是只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刻骨铭心的无法弥补的一生的伤痛了!后悔当时为何要离开母亲,内疚自己没有尽人之子孝,哀悼母亲凄凉的一生,痛恨隔断天伦的无情世事。这一切的一切只留下浓浓的悲哀。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浓浓!

朗读提示: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师范读、领读,学生自读、范读,师点评。

⑥第四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纵然抱着孝养母亲的心,却正如风中树叶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无情的风喻指了什么样的社会局势呢?不难理解是祖国的不统一。正如“冬,岁之暮”一样,作者已是人生的暮年,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他站在高山向大陆眺望,耳边仿佛传来亲人的呼唤!想渡,却被那浅浅的海峡所阻隔!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的梦想,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天人永隔;这海峡的浩荡之水啊,怎比思乡之泪的多、深、重!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旷古的乡愁之泪啊!他还在想:现在还没有实现祖国的统一,但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大陆一定会统一!正如雪莱所说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到那时,两岸骨肉团圆,让那喜悦的泪水肆意奔流“顿做倾盆雨吧”!所以海峡浅浅,悲怆深深。

朗读提示: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师范读,生自读、范读。师点评。

4教学板块三:诗歌欣赏。(5分钟)

师:通过以上的朗读、想景悟情,同学们认识到了作者独具的艺术匠心。请同学们欣赏诗歌之美。生讨论,教师点评。

师:其一美在情感,“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其二美在意向撷取和提炼,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乡愁:单纯、集中、丰富、含蓄。

其三美在结构:即如《江河水》一样,旋律相对一致,音调有所不同。寓变化于统一。统一即是扣对均衡、匀称,变化是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

其四美在音乐之韵,正如《江河水》一样,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教师: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认识到了《乡愁》的美,同是愁绪,李叔同的《送别》又别具情味,请跟随音乐,闭上眼,在吟唱中体悟意境之美和情韵之美。歌词附后。

5教学板块四:探究性学习。(10分钟)

师:(投影材料)对于愁,无数墨客骚人都有形象的描绘,今天,我们可以来一番探究愁之韵。

师:略讲述含义。请同学们诵读,运用这样的句式:我记住了 句,意即 ,这句写出了愁的 。

举例:我记住了“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意即忧愁和终南山一样高,忧愁如连绵不断的山洞一样不能用手拿起,写出了忧愁的高和多。

①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②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群玉《雨夜呈长官》。

③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④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贺铸《木兰花》。

⑤试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⑥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⑦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⑧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毛泽东《虞美人》。

6小结:《乡愁》正如诗人所说:“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我们用春夏秋冬演绎了余光中先生的如烟似雾、如泣如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乡愁——家园之恋,故国之思,领悟了诗歌之美,并且做了一次关于“愁”的探究性专题练习,同学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同样的尝试,相信大有裨益!

[创意说明]

 ①用二胡曲《江河水》贯穿,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②朗读中区分重音和次重音。

③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来演绎作者不同的四段心理历程,春喻指少年,较多的是“昔我往也,杨柳依依”的情感。夏喻指青年,有点沧桑感,更多是相思。秋喻指中年,秋多是给人萧瑟悲凉之感,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哀。冬,岁之暮,喻指人生的暮年,悲怆中又含有一种希望。体现其“纵的历史感和横的地域感,纵横交错的现实感”。

④指导学生切己体察。初中生由于生活阅历浅,对于本文不能有深刻领悟。如果教师教学还停留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上,得到的还只能是浮光掠影的感悟。为此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抓住这四个意象,联系四季特点,创设情境,进行联想和想象,切己体察,点爆头脑里储存的生活表象,唤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或者补充文章实际内容,切实做到领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切实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

⑤关于“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它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倡的方法,对中学生的终生学习也有所裨益,并且可以指导学生课外活动时开展“研究活动”。

附一:板书设计

乡 愁 光 中

一 朗读 节奏 语速 重音 语气

二 想景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悟情 依恋 爱恋 哀痛 统一

三 欣赏 情感美 意象美 结构美 音乐美

四 探究 各领风骚说忧愁

附二: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酤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乡愁》教案4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高三物理教学计划指导思想(十四篇) 结婚保证书完整版 结婚保证书承诺书十条精选(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