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归原,探幽索隐返本归原,探幽索隐

小编:admin

返本归原,探幽索隐

——例谈《桥边的老人》阅读

陈 永 睿

《桥边的老人》是海明威的名作,虽不过千余字,却博大精深,尺幅千里。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意旨,那就是——探究。

何谓“探究”?简言之,就是我们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学习过程。

据此,我们可以尝试对《桥边的老人》作一探究。

一、理论导航,金针指路——明确“探究”的方向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分之七虽然没有写出来,能为读者感受到的。”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桥边的老人》则集中地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好似一小品,浮在海平面的“冰山”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格局精巧,笔法简练。我们可据“冰山理论”之金针,探寻这些对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圈点勾画,求同比异——提出“探究”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点要。”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如何发现问题呢?主要的办法是:抓未知点,寻找问题的关键;抓比较点,探寻问题的同异;抓肯綮点,思考问题的“症结”。等等。具体操作时,要细心阅读文本,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这些枢纽处。

通读《桥边的老人》后,可找出下列未知点:这篇文章是从什么角度写战争的?作者大都写桑提亚哥似的“硬汉”形象,为何这里写弱者“桥边的老人”?再进一步探寻比较点:有几句话写“动物”?其中“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与“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有何异同?老人的神情语调有何变化?最后归结出文本的肯綮处:写这些动物有何深层含义?

三、推断想像,索隐顿悟——形成“探究”的看法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运用先开放后集中的视角追寻问题的答案,是我们应有的态度。这些开放的视角包括:小说的选材角度、叙述角度、语言特征,等等,要通过对文本的多向求解把握其基本面貌,即理解浮在海面上八分之一的“冰山”是什么。之后,我们可以集中于一个视角(隐于海面下的八分之七的“冰山”是什么)进行深入探究。作者根据“冰山理论”运用了“减法”,我们就要反过来运用“加法”,或反向思考,或驱遣想象,或透过现象探求原因,客观推测,合理想像,能动判断,严密推理,从而探幽索隐,领悟文本的精髓。

《桥边的老人》的精髓是“冰山”下的八分之七,对此,我们要返本归原,在初读提出问题的基础之上,借助小说的信息推导出老人在战争中的命运等。如小说写猫、山羊和鸽子,大有深意。为什么老人反复提及几只动物的危险?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得出答案:这些“动物”意象既表现了老人博大的爱心,又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否定。“只是在照看动物”中的“只是”则意味深长,体现了老人“怨”与“冤”交织的情感,表现了“众生平等”的意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追根溯源,知人论世——验证“探究”的结论

探究的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我们回到作者的整体创作之中,知人论世,不以排难解困为满足,而以探理求源为宗旨,继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进一步探究浮在海面上八分之一的“冰山”(与战争不相干的谈话内容)与隐在海面下八分之七“冰山”的联系。

隐在海面下八分之七的“冰山”为什么会取得含而不露的效果呢?结合作者的生平可知,作者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形成了凝练?简洁和深刻的文体风格,从事小说创作后,还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另外,作者运用了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只是介绍故事的部分情节,客观真实地描写生活,不轻易下判断,不随意作评判。用联系的观点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我们既能望见冰山的山峰,又能感到它藏于海平面下的伟力?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雨果《炮兽》读后:铁血的浪漫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文明养宠物的建议书大全(16篇) 我和外公还手机(通用22篇) 比生命更重要(优秀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