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姿势》教学设计8

小编:admin

授课时间

10月27日

教学内容

《最后的姿势》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学情分析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了谭千秋老师的精神。

2、学生由于没有切身的体会,对文本情感的深入品读有一定难度。

3、学生对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没有接触,理解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1、让课堂成为学生和文本交流的平台。

2、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文本品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3、合理运用课外补充材料,辅助文本教学。

课程资源

1、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离我们时间并不遥远,学生记忆较深刻,电视等媒体对此渲染较多,对学生学习本课有着较大帮助。

2、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3、课文文字朴实,课外有较丰富的补充材料,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主要学习活动

1、通过重点字词有感情朗读,读中感悟。

2、比较阅读。

3、通过表演理解词语。

3、小练笔。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的第一小节,生活中的谭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交流)

生活中我们的谭千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当他面临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的时候,这个普通的老师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共同去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共同去感受那定格谭老师生命的——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

二、紧扣“最后的姿势”感受人物品质。

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并划下来。

(生交流、课件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过渡:课文中写到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地方一共有三处,今天我们就循着课题,围绕这最后的姿势来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

2、深入理解,感受品质

A: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指名读。

(2)划一划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里有几个动作。

拉、撑、护(板书)

再读(着重注意动词)

(3)演示理解“撑”

“拉”和“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来看看这个“撑”,什么样的姿势叫做“撑”?(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点评)

在演中评,在评中感受谭千秋老师的品质,在感受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教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一拉一撑一护,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板书:动作),撑起的是(一片生命的天空),护住的是(四个学生的生命),付出的却是(自己宝贵的生命)。

(4)再让我们来听听谭老师留给我们最后的声音。(课件出示)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句子朗读训练,读出情况的紧急,读出谭老师的镇静。)

(5)谭老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给我们留下了这最后的声音、最后的姿势?

(引导出示环境描写,通过朗读体会环境的危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课件出示,学生朗读)

这四句话的顺序能不能换一换?(不能,情况越来越危急。)

你怎么知道情况越来越危急的?(学生根据理解有感情的朗读。个别读,教师及时点评)

(6)反复诵读,加深体会。

当碎裂的砖块砸下来的时候,(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当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的那一刻,(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当楼房最终塌陷的瞬间,(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7)教师小结:情况越危急,就越能烘托出谭老师的品质,也正是因为谭千秋老师的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人们深情的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8)补充阅读,加深人物感受。

让我们跟随一段资料去真实的感受地震中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出示补充材料,教师配乐朗读介绍。)

正当谭老师指挥同学们往操场跑去时,后面的同学喊了一声:“教室里还有几个同学……”听了这句话,谭老师一惊,马上转身,不顾危险再次从三楼返回四楼。在四楼,他看到教室里还有正吓得大哭的刘红丽等四名同学,便连忙对着他们大声说:“不要哭了!快出来跟着我下楼!”然而就在此时,已经摇了约1分钟的大楼中间突然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裂成两半,逃生路的路断了,谭老师连忙叫学生躲在课桌下。

由于太惊慌,学生们躲进桌子下面时,竟然将课桌挤翻了。眼见头顶的水泥预制板随着教学楼的震动发出可怕的“嘎嘎”声即将掉在孩子们的头上,谭老师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扶正课桌,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就在此时,楼上的水泥预制板塌了下来了,压在了谭老师身上……

“不要害怕,一定要冷静,要沉住气等待救援。坚持,只要坚持就有生还的希望!”谭老师鼓励着学生们,但是刘红丽他们发现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弱了。原来,谭老师的手给水泥板压住了,右手臂被一块水泥板砸得血肉模糊。

谭老师的血一滴一滴地落在身下学生的脸上,几个学生吓得哭起来:“谭老师,你是不是受伤了啊?”谭老师硬撑着说:“我没事,放心吧!我鼓励你们一定要坚持,我当然就更得坚持了!记住我的话,你们一定要互相鼓励、一定要坚持啊!不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放弃。”

刘红丽他们后来才明白,谭老师其实是拼尽自己最后的一丝力气给他们打气。他怕自己真实的状况会吓着学生,让学生更添恐惧,就一直硬撑着,每隔一段时间,便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

又一波大的余震发生了,他们再次惊慌地哭喊起来。他们哭喊了一会儿之后,突然发现了异样——谭老师没有再安慰大家,叫大家镇静……

B、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1)13日22点12分,当救援人员扒开一层层瓦砾,搬开一块块砖头,抬走一块块水泥板后,终于发现了谭老师,(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现在谭老师的姿势是怎么样的?(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引导学生质疑:刚才是谭老师的姿势是双手“撑在”课桌上,现在成了“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从这“撑在”到“趴在”,你想到了什么?

小练笔:从这“撑在”到“趴在”我想到:____________

(学生练笔,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谭老师的伟大。)

(3)教师误读,体验感悟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用身体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交流理解为什么要用“死死地护着”?

(4)这位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是眼含热泪的说这句话的,这热泪中包含着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你就是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你眼含热泪的向身边的人们说:(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你就是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你热泪盈眶的和我们大家说:(引读)“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也让我们——永生难忘!是啊,怎能忘?不敢忘?

(5)地震结束了,四个学生获救了,看着已经逝去的谭老师,想到自己的生命是谭老师用他那51岁的宝贵生命换来的,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出示、引读)“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好一个——(引说)飞身扑!这飞身一扑,();这飞身一扑,();这飞身一扑()。

让我们和获救的学生一起深情的回忆:(引读)“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6)每当回忆起谭老师,他的同事们总是十分感慨,一位老师这样说:(出示指名读)“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是啊,他把自己生的机会给了学生,用自己的身躯为学生撑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

(7)四十个小时前,他正为疼爱的女儿梳洗打扮,早早地来到学校上班。三十二个小时前,他正为学生们讲课。三十一个小时前,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四个学生。现在,他已经永远离开了人间……你有什么想对谭老师说的吗?

(学生练说:谭老师,我想对你说……)

(8)教师小结,反复赞颂:同学们的一句句话都带着对谭老师的敬佩,带着感动,饱含着深情,姚老师要说的只有八个字: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C、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谭老师从教26年以来,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还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因此他也被同事们誉为“最疼学生的人”。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课件出示,引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理解“最后的姿势”: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就概括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在你的心中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谭老师________张开双臂,_________护住学生,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如果把他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定格为他生命最后的姿势的话,你觉得这姿势是怎样的姿势?

让我们再次记住谭老师那最后的姿势!

(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3)大灾有大爱,谭千秋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三、理解课题,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让我们再次来回顾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出示,指名朗读),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以《最后的姿势》为题吗?

(反复点题,加强情感)

2、分组读三次姿势、齐读课题。

以下部分根据时间调控:

3、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是光彩夺目的。在灾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来回忆那些熟悉的身影。

(播放视频《地震中的英雄老师》,并作简单介绍。)

4、希望同学们永远不要忘了这些可亲可敬的人,课后可以多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们的同学听,讲给你的朋友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让他们的感动更多的人,让他们在更多人心中种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为更多人的前行增加动力和勇气。

课堂作业

搜集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讲给朋友、家长听,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开一个故事交流会。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j q x》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教师进修学习总结(专业17篇) 企划部年度规划报告 企划部发展规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