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各省市文言文题目汇编(3)

小编:admin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其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忝:羞辱,有愧于。

B自饭期人之浅也期:看待。

C畏其敏畏:担忧。

D饮酒不衰衰:减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 B.定国且不我怨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梅以曲为美置杯焉则胶

1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手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 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15(8分)

(1)把文盲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3分)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2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3分)

夫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颜氏家训•勉学》

11.C 12.B 13.D 14.B

15(8分)(1)①难道不是因为他赫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②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2)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同志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多所裨益,而言不外泄,帝深爱之。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帝欲选民间童女充后宫;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民为之立祠。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特授正议大夫、上都留守。尚书省立,桑哥用事,奏上都留守司钱谷多失实。召留守忽剌忽耳及仁杰廷辨,仁杰曰:“臣汉人,不能禁吏戢奸,致钱谷多耗伤,臣之罪。”忽剌忽耳曰:“臣为长,印在臣手,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臣之罪。”帝曰:“以爵让人者有之,未有争引咎归己者。”置勿问。仁杰在官五十余年,为留守者居半,车驾春秋行幸,出入供亿[注],未尝致上怒。其妻刘没,帝欲为娶贵族,因辞,乃娶民间女,已而丧明,夫妻相敬如初,未尝置媵妾。大德九年,年七十二,请老,归第。后成祖崩,仁宗入清内欲有所咨访,诏赴阙,行至樊桥而卒。(节选自《元史•贺仁杰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治室于毁垣中 治:修筑 B臣不敢私,愿以助军 私:独占

C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 状:情况 D为留守者居半 居:超过

答案:D(占数量,居半,有一半)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 B 辞不许,乃归白母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 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 D 帝欲为娶贵族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答案:D(A连词,来/表修饰的连词,相当于“而”;B于是,连词/竟然,副词;C代词/表祈使语气D读音wèi,介词,替。)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贲害怕因意外获金而招致祸患,就以“助军”为由将大部分所获之金献给了受诏征云南的世祖。世祖任命其子贺仁杰为宿卫。

B、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颇得世祖喜欢;他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世祖曾以供养母亲为由把其父所献之金送还给他,但他最终未接受。

C、皇帝根据桑哥的反映,要忽剌忽耳与贺仁杰到朝廷说清钱粮管理的问题,他二人都主动承担责任,皇帝为之感慨,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

D、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出身低微、双目失明的妻子,贺仁杰的所作所为都无不妥。仁宗即位后,召请告老归乡的贺仁杰赴京,他却在应诏途中去世。

答案:B(“他最终未接受”错,原文“辞不许”的意思是贺仁杰推辞而皇帝不许,最终他收下了并拿回去告诉了他的母亲,然后将这笔钱财分给了宗族之人)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5分)

参考: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2)(5分)

参考:上都留守(职位)空缺,宰相拟定的朝臣要用十来计算,都不被(皇帝)采纳,皇帝看着贺仁杰说:“没有什么人可以替代你了。”

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书博鸡者事 (节选)

(明)高启

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②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③守,即诬守纳已赇。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民勇,徒能凌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④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注】①袁:袁州路,在今江西宜春一带。 ②臧氏之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指鲁平公宠臣臧仓,曾阻止平公见孟子。 ③嗛(xían):怀恨。 ④褫(chĭ)剥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守自负年德,易之 易:看不起

B. 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 诚:果真

C. 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 数:责备

D. 今姑贷汝 贷:借给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博鸡者遨于市 B. 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师不必贤于弟子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 豪民气尽,以额叩地 D. 博鸡者因告众曰

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 相如因持璧却立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搏鸡者一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使性好斗,所以乡里侠者都瞧不起他。

B. 袁州路长官施政,多有利民之举措,因此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他也因年龄大、品德好而自负,以至遭人陷害。

C. 臧使者因为袁守的一句话,而不惜滥用权力,以报私怨,实属狠毒暴横之人。

D.搏鸡者能够成名,是因为他见义勇为,既惩治了豪民,又为袁守申冤,并使臧使者被黜。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3分)

译: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

译: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5、D 6、D 7、A

8、(1) ①(3分)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②(4分)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2)(3分)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意思对即可)

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记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心恚愤而无如何 B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

何前是而今非也 以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所苦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3分)

A.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B。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于是渐不信孤

C. 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5、D 6、D 7、B 8、C

9、(1)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荠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车之高会,进之^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太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日:“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日,进之日:“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囡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台,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得首将王雅,败桓兵于奔牛塘,又杀路雍岐,得天子旌节与桓所乘舟。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谨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日:“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道济惊问,进之日:“公欲辅宋,则少帝不废,琅琊王不立,天下非宋有也,故必废,如欲自取,则长乱阶,逢愚君,修德布惠,招罗腹心,天子非公而谁,故必不废。”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目:“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日:“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靳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知其名,乞与同行,进之告仆日:“到公必败,吾言则惑军,否则及难。”遂请护粮,乃免。道济晚年惧祸,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进之日:“道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日:“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日:“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笺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健从进之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下沛人,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之布指算,不爽 爽:差错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 趋:快走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①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②事平,以功让道济 ③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④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⑤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⑥遂请护粮,乃免

A.①⑦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lO.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11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_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2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8.C 9.D 10.A

11.(9分)

(1)刘牢之为人猜疑而下不了狠心,多怨恨而喜背叛,不离开(他),必然会遭遇祸患。

(2)谢晦高兴,不再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遍布江面,顺流而下。

(3)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全国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3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集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10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4.C 5.D 6.C

7.(10分)

(1)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

(2)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况越发显明。

上海卷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4分)

(1)统过幹( ) (2)访以当时之事( )

(3) 幹雅自多 ( ) (4) 不矜小节(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

A.博涉书记

B.幹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

1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两项是(2分)( )

A.作《师说》以贻之 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C.欲以立身扬名耳 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22.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1分)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24.“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2分)

25.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__________(2)__________

26.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3分)

17、(4分)过:拜访。访:咨询。雅:一向。矜:注重。

18、(2分)C

19、(2分)A D

20、(6分)(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

(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3分)(“以”1分;“卒”1分;“至于”1分)

21、(3分)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答对一点给1分)

22、(1分)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23、(3分)B

24、(2分)(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1分),增强了论证的气势(1分)。

25、(3分)(1)(史书中)所记载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 (2)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26、(3分)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2分),为后人提供借鉴(1分)。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北京高考语文作答方式变更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优秀门卫工作心得体会大全(15篇) 最新校园的味道作文800字 校园的味道作文结尾8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