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备考之间

小编:admin

在传统课程走向新课程的过程中,课改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经不起高考检验的素质教育无疑缺乏社会基础,难以推行。

作为素质教育载体的新课程,已经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展开了教育理想的宏图。依靠实践的推动,使理想成为现实,正是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努力要做的。在审美与备考之间找一个结合点,使语文学科既保持学科的独立精神又经得起高考实践的 验,正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审美是诉之于形象的感染,具有感性、顿悟的特性,需要形象的、艺术的思维,属于精神享受:备考是知识技能的生成,具有理性、系统的特性,需要抽象的、科学的思维,属于实用目的。二者看似对立, 实则是一个问题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从审美教育的过程来看,每个阶段都缺少不了知识技能的帮助。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基础是引导学生主体对客体由日常态度向审美态度的转化,理性已经开始介入。培养审美鉴赏力,更要依据审美认识活动的特点,用知识、抽象思维去引导理智的冷静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刻地理解审美对象的内容和性质,进行正确的鉴别与评价。在最后一个阶段一一审美创造阶段中,还必须自觉地运用技能技巧进行实际创造。反过来,从备考的方式方法来看,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形成,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情绪状态、兴趣爱好、动机意志等感性的情感的因素。因此,审美和备考,可能也应该可以找到结合点,让精神享受和实用目的浑然相融,共同丰收。

以下是审美与备考相结合的两个原则。

第一,分清层次并合理搭配的原则。语文备考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审美鉴赏活动,可见审美与备考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是备考还需要大量的知识习得活动,鉴赏和知识习得在语文学科里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能力层次。如果在审美和备考的天然联系之间再依据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进行分工,审美和备考的结合将是层次分明的合理搭配。 可以这样分工: 审美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就是说审美活动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去。我曾经在已 经参加工作的理科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百分之九十左右认为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语文课是最好的语文课。是的,语文教育中无处不活跃着审美因素。语文教育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这些审美因素在语文课文中都有生动鲜明的反映和体现。文章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而艺术美是自然美、生活美的集中体现。语文教育形式也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课堂节奏的鲜明、生动、活泼,富于旋律和变化;课堂语言富有情感色彩和表现力;课堂氛围的和谐热烈,富于感染力等等。甚至在紧张、理性的高考复习阶段,审美因素也不可或 缺。单纯的理解、分析,一味的做题、记忆,不仅造成大脑的疲劳,而且割裂了语文知识和人文内容的有机联系,复习效率低下。而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张弛有致的教学节奏、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及新颖吸引人的具体事例,这些审美因素的介入,会如春雨润物般将复习资源动态生成,合理搭配,和谐共融。

(二)备考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说备考这一目标指明了所有审美活动的方向。此中道理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正是由于没有分清层次,审美活动常常迷失了备考要求这个方向。有时求之过深,牵之过远,脱离学生认知水平;有时心血来潮,东拉西扯,造成教学时间、资源的极大浪费。审美活动一旦有了备考要求这个方向,文本包罗万象的内容就有了明确的范围,可以踏踏实实地生成知识、培养技能;千变万化的活动形式就有了明确的规 则,可以放心大胆地发展创新,形成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感情。

第二,点面结合的系统性原则。钱学森认为, 系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过程的集合体。 (马育运《钱学森的系统思维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学 报H991.2)所以,备考所需的各知识点可以结合到审美过程中,点面结合地融合为一个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系统性原则的要点是整体性,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相关性,相互关系的普遍性导致系统的广泛性;有序性,有序的多样性导致系统的多样性;动态性,系统具有自动性原理和自组织功能。①一且把审美和备考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它的这些特性可以使二者在 系统内部整体联系,在活动中达到最适宜的有序状态,即系统最佳化。

它们在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是这样的:不要过于追求备考知识本身的系统性,而是敢于打断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其点的存在,便于见缝插针地分布于审美活动中,组织成更有生命力的系统。那么,各知识点的学习就会随着审美活动面的铺叙随时随地地动态开展,面的铺叙则带来了知识点学习的经常性和高效性。但是,点又不能淹没在面里,每一个知识点在审美活动中应该有独立的地位、明确的表述,以避免备考知识的模糊、含混。

运用以上原则,下面按课文学习和高考复习两个阶段,来说明审美和备考相结合的实际操作。这是两个各以审美和备考为侧重点的阶段。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近年高考阅读试题分析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以写景为主题题目(模板六篇) 晋升工作总结简短实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