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多样性模式初探

小编:admin

一、 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缺陷

执着的“唯本”。传统语文教学围绕于课堂、定点于阅读和写作、关注于考试,没有为学生体验人生、社会提供机会,没有建立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知识从事语文实际问题的实践,学生无法体验语文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迟钝了、对语言的兴趣没有了,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消失了。

情感的“缺失”。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对知识的“定量”的给予,教学双方的情感、态度完全被知识传递和能力的训练所占据,教学的内容是事先确定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程序机械地“广播”程式化的文章。

善意的“夺权”。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演式的“教”排挤了学生的主动积极“学”,学生仅有的一点学习的自主权都被教师“负责任”的讲授和遵循“高考的热点”剥夺了。严重存在着只重“教”不重“学”的现象。

无端的“压抑”。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学生语文学习,给学生语文学习套上沉重的枷锁。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行,到了应砸碎这个枷锁的时候了。应当是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语文天地的时候了。

二、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改变学习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语文学习过程应当这样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师通过研究语文学习方式,在师-生、生-生、师-文、生-文、师-生-文等之间建立一种交互的网络,使师生同于“共同学习”这个网络中,成为交流的“支点”,互动的“结点”。

学贵“交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改变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学习关系。“学习交往”、“学会交往”成为教学过程师与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教师的工作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交往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师生相互动、相沟通、相补充 ,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合作与探究。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转变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改变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拓展出来,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对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的过程。这一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精神和能力。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三、 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创立的理论基础

新知识观是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创立的理论基础。

新知识观具有文化性、情境性、价值性、建构性的特点。

文化性。在这种知识观下,为了形成知识,个体的学习方式就应发生一定的变化。研究性学习是新知识观在学习方式上的一种必然选择。要获得具有文化性的知识,知识掌握的主体必须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实践,把学生限制在课堂上,限定在教材上,他们得到的知识就缺乏鲜活的文化根基。研究性学习自始至终充满着学生的实践探究与社会体验,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必然富有文化性。

情境性。研究性强调在知识掌握过程中的主体体验,它提倡在问题的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情境性特点。

价值性。知识的价值性是指个体对知识满足个体的一种属性,研究性学习是在使用与体验中获得知识的,因此,由此所获得知识的价值性是显而易见的。

建构性。知识的建构性也需要学生在学习当中进行探究,研究性学习就是这么一种充满了探究意味的学习方式。

新知识观要求培养学生的怀疑、批判、探究和综合意识,培养学生有效沟通、真诚合作、树立形象、协调关系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校的课程设置都要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研究性学习的倡导和实施,为上述要求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和最大的自由,由此引起的学习方式、教学策略和课程设置的变革从观念变为现实。

四、 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一般特点

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是针对语文教学中的缺陷,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集合语文学习的实际提出来并进行实验的。它以新知识观理论为指导,以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为中心,以问题创设为情景,以自主钻研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体验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探究式学习。主张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利用学生创新意识,创设合作氛围,强化语文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一)阅读研究性学习基本模式:

质疑学习(预习提问) 确立研究目标

筛选学习(研读信息) 搜集目标信息

解难学习(合作交流) 辨析疑难信息

拓展学习(师生协作) 总结阅读规律

反馈学习(迁移运用) 构建创新信息

(二)阅读研究性学习基本模式说明:

1、质疑学习(课前学生互助自学阶段)

(1)学生首先明确单元要求,理解单元学习目标。

(2)拟定本课的预习提纲,或者老师提供或者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拟定研究角度,拟定研究目标和学习重点。

(3)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设计问题并给出问题的答案。

(4)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筛选学习(课前师生互助学习交流阶段)

(1)学习者以书面材料形式上交学习收获(在质疑性学习过程中的设计问题和疑难问题);

(2)学习小组长组织学习成员统计、筛选、归类、组合,写出小组学习总结或论文。

(3)教师将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总结统计、筛选、归类。了解学习情况,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教”的目标与“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向。

(4)教师评语,反馈教师的指导意见。

3、解难学习(课上讨论学习阶段)

(1)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各自的设计问题,并相互解决疑难问题。

(2)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的指导意见。

(3)学习小组互助、互辩式学习。

(4)学习小组征答、征问式学习。

4、拓展学习(课上学习阶段)

(1)教师对疑难问题提供帮助。

(2)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补充关键性问题。

(3)教师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包括背景知识、理论指导等)

(4)教师设置比较信息,指导学生比较阅读。

(5)师生共同总结阅读规律。

5、反馈学习(课后深入学习阶段)

(1)模仿式表达。(口语表达学习)

(2)读后感式写作。(写作学习)

(3)评价式鉴赏。(鉴赏学习)

(4)设置情境式体验生活。(实践学习)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游褒禅山记》一些难词难句诠解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2干部作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报告(十三篇) 2023年指导申请书范文(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