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汉书》项羽传比较研究

小编:admin

晋代以来便有学者对《史记》《汉书》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行比较批评和研究,因两书著述宗旨和行文风格之差异,历史上曾出现尊史抑汉和尊汉抑史两种观点,但多由全书或纪传各类下手,立论概括,少有以单篇对校者。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综合近代以前各家《史记》注说,结合《史记》、《汉书》传文考证谬误,为现代人研究《史记》及史汉比较研究必备书。徐复观《〈史〉〈汉〉比较之一例》 对史汉纪传书志及文字作细致比较,其中亦涉及两书项羽传文字的对比,然多概言之。朴宰雨著《〈史记〉〈汉书〉比较研究》(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论述史汉比较之历史与现状,对史汉纪传体例、传文对比及写作方法、文势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传文对比方面不及徐文细致,但在比较方法上提出独到见解。近有刘德汉《史记汉书李广传之比较研究》 与阿其图《汉书•匈奴传与史记•匈奴列传对校刍议》 ,以文本对校方法细读传文,考辨优劣,然尚未有以《史》《汉》项羽传详细比较者。除行文风格等不同之外,两传传文尚有谬误,本文在比较时亦一并指出。

一、传文要旨

《史记•项羽本纪》将项羽以秦汉之际实际统治者的身份列入本纪类,且列于《高祖本纪》之前,为《史记》卷七本纪第七。全文以项羽称霸天下过程中的三个重要事件为分水岭,记述其由弱而强,极盛而衰的一生,即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鸿门宴一段,《史记》描写生动,记叙犹详。司马迁以项羽勇武善战、三年霸有天下却因目光短浅而致身败名裂,于行文中多致惋惜之意,感情充沛洋溢。《史记》传文在记史的同时多用散笔,穿插故事,错综印衬,文学性较强,具有历史散文的特点。《汉书》以陈胜项羽二人秦末之际曾先后号令天下故,将二人合传,名为《汉书•陈胜项籍传》,为《汉书》卷三一列传第一。班固从尊汉思想出发,仅以残暴戾狠、逆时代而行之贼人记项羽,且以其名“籍”为题。《汉书》传文注重史实,行文严谨,按历史顺序安排文章,不露情感,较《史记•项羽本纪》条理更为清晰。

二、传文比较

《汉书》项籍传袭用《史记•项羽本纪》。《史记》为项羽专著一本纪,而《汉书》将陈胜与项羽合传,传赞部分亦将《史记》陈涉世家赞与项羽本纪赞合并。《汉书》项籍传大幅删减《史记•项羽本纪》中字句,以互见法移置段落至《汉书》他传中,并调整后半部分传文顺序,使《汉书》项籍传字数缩减为《史记•项羽本纪》的三分之二左右,并占《汉书•陈胜项籍传》字数的三分之二。 关于《汉书》传文中的删补移置,兹分述例证如下:

(一)、大段变动方面 ,《史记》第1-9、11-15、20、25、40-42、45段与《汉书》各对应段落内容大致相同,仅字句略有删改 。《史记》剩余的二十五段分增补、删改、移置三项述之:

1、 增补部分

2、

⑴、《汉书》将《史记》第7段:“居数月,引兵攻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三十二字增改为:“初,章邯既杀齐王田儋于临菑,田假复自立为齐王。儋弟荣走保东阿,章邯追围之。梁引兵救东阿,大破秦军东阿”共五十一字。对于齐田氏世系的更替,《史记》在卷九十四《田儋列传》中有说明,故此处略写。且《史记》云:“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汉书》为“儋弟荣走保东阿,章邯追围之”,事实上田荣是被章邯追击 ,《史记》的记述易引发读者误解。《汉书》云“梁引兵救东阿”,《史记》所谓“司马龙且军”,应是项梁的裨将,《汉书》略去以突出主将项梁。

⑵、《史记》第15段首句:“到新安”,《汉书》补为:“汉元年,羽将诸侯兵三十余万,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二十六字,补明项羽到新安的时间和路线。

2、删改部分

⑴、《史记》第3段:“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汉书》将此一百五十五字改易为:“九月,会稽假守 通素贤梁,乃召与计事。梁曰:‘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守叹曰:‘闻夫子楚将世家,唯足下耳!’梁曰:‘吴有奇士桓楚,亡在泽中,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梁乃诫籍持剑居外侍。梁复入,与守语曰:‘请召籍,使受令召桓楚。’籍入,梁眴籍曰:‘可行矣!’籍遂拔剑击斩守。”共一百五十四字。项梁杀会稽守起义事,史汉记述不同,前人多有讨论,未有定论。 “吾闻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汉书》改为“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后文宋义语“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汉书》改作:“夫击轻锐,我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我”,将散文化、口语化的语句改为整洁对称的语句。

⑵、《史记》第10段末,“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汉书》删去“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十一字。

⑶、《史记》第16-19段记述鸿门宴全过程共一千八百八十二字。鸿门宴为项羽霸业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亦为《项羽本纪》中描写最为精彩之处。《汉书》将其缩减为一段文字,以“语在《高纪》”收尾,共一百九十字。在《史记》、《汉书》刘项四篇传记中,《史记•项羽本纪》记述鸿门宴最为详尽。《汉书•陈胜项籍传》将其移入高帝纪中,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略写。为降低项羽声势,《汉书》在将此段材料简单节入《高帝纪》及《樊哙传》中时,将“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的座次一段共四十六字完全删掉。 《汉书》不仅略去《史记》中记载刘邦弱势的记述,还删去《史记》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削弱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行文的紧张感。

⑷、《史记》第20段“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九十四字,《汉书》作韩生语,概所据材料不同。

⑸、《史记》第21段项羽分封诸侯事七百三十七字,《汉书》项籍传删改后为六百八十九字。《汉书》增补《史记》:“项王使人致命怀王”八字为“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关者王其地。羽既背约,使人致命于怀王”二十九字,《史记》将其设为鸿门宴上刘邦之语,故《汉书》此处补写当时背景。《史记》记载分封诸侯在前,徙怀王在后;《汉书》为徙怀王在前,分封诸侯在后。《史记》:“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鄱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中,《汉书》去掉了其中有连接关系的“故”共八字。 “故”表因果关系,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传文有语意回环、耐人回味之感,是《史记》散文性的表现。《汉书》删去“故”字,强调史实客观性,亦使传文失去原有韵味,行文略显生硬。各诸侯王的都城,《汉书》移入《异姓诸侯王表》中。“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句,《汉书》删去,后文“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汉书》亦删去,可知《汉书•项籍传》删去《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韩王的记载。

⑹、《史记》第22-24段“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六百九十五字,《汉书》将其并为一段共五百零九字,且叙述顺序有所颠倒,导致《史记》传文中事件发生时间记叙有误。《史记》传文顺序为:汉元年四月,项王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义帝江中。以下“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五十九字《汉书》略去。田荣并王三齐,陈馀迎故赵王歇反赵,汉还定三秦,项羽征兵九江王布攻齐,以上《史记》均作汉元年事。汉二年,羽至城阳。《汉书》将顺序改作:汉元年,田荣并王三齐,汉还定三秦,《汉书》略去齐梁 反书内容“齐欲与赵并灭楚”七字,项羽征兵九江王布攻齐。汉二年,羽使九江王布杀义帝,陈馀迎故赵王歇反赵,《汉书》增“张耳走归汉”五字,羽至城阳。“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汉书》作“齐、梁叛之”,《史记会注考证》:“齐叛,指田荣击杀田都田市田安并王三齐也。赵叛,指陈馀破常山王,迎还赵歇也。《汉书》项羽传书赵叛于汉二年,改齐赵作齐梁。其言梁叛,指彭越反梁也,与此不同。” 据《秦楚之际月表》:“十月,歇复王赵。”《史记•高祖本纪》:“(汉二年),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汉书•高帝纪》:“二年冬十月……耳败走降汉,汉王厚遇之。陈馀迎代王歇还赵,歇立馀为代王。”《汉书》项籍传是。

⑺、《史记》第25段:“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一百九十字,《汉书•陈胜项籍传》将其移入《高帝纪》,略作:“汉王乃与数十骑遁去。语在《高纪》。太公、吕后间求汉王,反遇楚军。”三十二字。《汉书•高帝纪》此处描写语言简练,略去“如是者三”及滕公的话,读者不复见汉王性格自私冷血之一面。大风救得刘邦事,当为民间传说,史公姑妄言之。

⑻、《史记》第38-39段:“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至“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隨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两段共五百三十二字,《汉书》略为一百四十八字。

第38段:“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汉王乃封侯公为平国君。匿弗肯复见。曰:‘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故号为平国君。’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一百二十八字《汉书》略作:“汉王使侯公说羽,羽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东者为楚,归汉王父母妻子。已约,羽解而东。”五十字,略去陆贾说项王、封侯公为平国君事。“即”起连接作用,可见项羽言出必行的性格。“军皆呼万岁”、“此天下辨士”等,当非司马迁亲眼得见,然读来亦如身临其境。《汉书》记事讲求客观,陆贾说项王、封侯公为平国君一段,他书及《史记》他传均无记载,恐为司马迁夸张虚附而成 ;又与高祖颜面有损,故可略去。

第39段:“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三百八十五字《汉书》略作:“五年,汉王进兵追羽,至固陵,复为羽所败。汉王用张良计,致齐王信、建成侯、彭越兵,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大司马周殷叛楚,举九江兵随刘贾,迎黥布,与齐、梁诸侯皆大会。”共八十一字。《汉书》略去张良、陈平说汉王语及汉王与张良计谋的内容,删去《史记》中的对话。对话非当事人无人能知,《史记》中的对话虚设情节,增强传文故事性、生动性。

⑼、《史记》第42段“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八十八字,《汉书》略作:“最后杨喜、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故分其地以封五人,皆为列侯。”三十五字。《史记》详记五人前后官位变化,更见史笔意味。

⑽、《史记》第43段“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九十五字,《汉书》略作:“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十二字。《汉书》略去汉下鲁地的经过,《史记》以此寄托的对项羽惋惜之意不存。“独”、“乃”、“及其”等虚词的运用可见司马迁行文中之感情。“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司马迁意在表现刘邦对项羽英雄相惜之意,《汉书》删去。

⑾、《史记》第44段“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三十八字,《汉书》作:“诸项支属皆不诛。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二十八字,略去项伯四人侯位,叙述简练。

3、移置部分

⑴、《史记》第10段怀王从盱台之彭城事:“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汉书》将此段六十五字移入《高帝纪》,故项籍传中无相应段落。与《汉书•高帝纪》不同处,《史记•项羽本纪》略去“以羽为鲁公,封长安侯”句,在第43段补叙“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运用互见法同时,交待了项羽以鲁公号葬的缘由。《汉书》项籍传第30段仅云:“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谷城”,前后缺乏呼应。

⑵、《史记》第26-37段“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共一千七百零七字,《汉书》移置删改最多,改易后缩减为“三年,羽数击绝汉甬道”至“语在《信传》”一千一百五十八字。“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二十二字,《汉书》无。“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共四十七字记述当时背景,《汉书》删去。离间项羽君臣事:“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一百三十八字,《汉书》删减作:“汉王患之,乃与陈平金四万斤以间楚君臣。语在《陈平传》。项羽以故疑范增,稍夺之权。范增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行未至彭城,疽发背死。”七十六字。项羽烧杀纪信事:“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一百三十五字,《汉书》略作:“于是汉将纪信诈为汉王出降,以诳楚军故汉王得与数十骑从西门出。”三十字,均省略人物对话及事件过程的描写。“汉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枞公、魏豹守荥阳。周苛、枞公谋曰:‘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乃共杀魏豹。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项王怒,烹周苛,井杀枞公。”一百十八字,《汉书》作:“令周苛、枞公、魏豹守荥阳。”后文又交待“(羽)引兵西下荥阳城,亨周苛,杀枞公。”三十九字,未记述魏豹被周苛、枞公二人所杀之事。

以下部分《史记》记述混乱,《汉书》记述顺序有所调整。《史记》载楚下荥阳城,汉王与布入保成皋。汉四年,项羽围成皋,汉王与滕公走修武,从张耳、韩信军,汉使距楚于巩。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薛公,羽击之。“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一句二十四字,《汉书》略作“留止”。汉王“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十三字,《汉书》增作“使卢绾、刘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共击破楚军燕郭西,烧其积聚,攻下梁地十余城。”三十八字。项王破走彭越。汉王复取成皋,项王与汉王俱临广武而军。“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羽为高俎,置太公其上。项羽与汉王挑战,斩楼烦,伤汉王。龙且破,武涉往说信。彭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羽使曹咎等守成皋,行击陈留、外黄,下外黄,汉败咎等。《汉书》顺序为:彭越渡睢,与项声、薛公战下邳,杀薛公,羽击之,汉王军成皋。羽破走彭越,下荥阳,杀周苛等,“虏韩王信”(《史记》无),进围成皋。汉王与滕公逃,北渡河至修武,从张耳、韩信,楚遂拔成皋。卢绾、刘贾佐彭越烧楚积聚,下梁地十余城。项羽使曹咎等守成皋。四年,羽击陈留、外黄,下外黄,汉败咎等。项王与汉王俱临广武而军。项羽为高俎,置太公其上。项羽与汉王挑战,斩楼烦,伤汉王。是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龙且破,武涉往说信。

《史记•项羽本纪》详述羽欲烹太公、斩杀楼烦,阵伤汉王事。“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三十六字,《汉书》为:“汉王数羽十罪,语在《高纪》。羽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入成皋。”三十字,语句较《史记》简省。《史记》:“欲一战,汉王不听”,涉上文项王挑战重复。《汉书》略去,直接写“羽怒,伏弩射中汉王”,上下文语意连贯。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农民工工资支付承诺书 农民工工资发放承诺函(13篇) 秋游爬山作文字作文(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