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小编: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旸、姮、皓、浸”等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3)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深意。

2、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的音韵美感。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感悟力和理解力。

3、德育目标:

理解文中表现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传说。

2、搜集有关描写月的诗句。

3、搜集巴金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想:

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 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设计

标题课件飞入日、月。大家想想如果把这两字合在一起,是个什么字呢?(“明”字)课件显示:日、月 明 。看到此字,你又想到了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的作品上中是否就想要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他的《日》和《月》。

二、介绍作者巴金

多媒体显示: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三、初读感知文章

1、学生快速默读,划出你认为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

旸谷(y ng) :日出的地方;旸 ,日出。 浸(j n)

一撮灰(cu ) 皓月(h o) :明亮的月亮。

姮娥(h ng):嫦娥。

2、齐读《日》,感知内容。

多媒体显示:

(1) 讨论巴金 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参考: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2)本文中写到一个传说,你们知道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故事。

3、指名读课文,探究《月》。

(1)指名读课文

(2)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明月千里寄相思

我们可以想到许多的诗句,哪位同学能吟诵几句写月的诗句呢?(指名吟诵)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

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

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

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

要求:语言流畅简洁

多媒体显示:不同版本的嫦娥奔月的传说

《嫦娥奔月》

版本一:相传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待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版本二:嫦娥原来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村姑,不料,心术不正的河神河伯见到,要强抢嫦娥入水。正在这危急关头,后羿来到了,拈弓搭箭,嗖地一声,射瞎了河伯的一只眼睛。

后来,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便决心要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天天苦苦练习射术。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地前来骚扰,发誓要报一箭之仇,更要抢到他一直贪恋着的美女嫦娥。为此,后羿十分烦躁分心。

有一天,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如若吃了这丸药,便可摆脱人间的一切磨难和烦恼,升入月宫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独寂寞的煎熬。后羿听后,心绪不宁地回到家中,将大仙的话如实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着了。

嫦娥看着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心里非常痛苦。她绝不愿他遭受任何磨难可是,她又想到丈夫身上还肩负着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河伯对于丈夫的威胁,都源于自己。为了让河伯对她死了心,为了让丈夫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个太阳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药,吞了下去。嫦娥冉冉上升,飞进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广寒宫,做了月中仙女。

版本三:后羿的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与嫦娥约定,在结婚周年的日子共享灵药。可嫦峨过不惯清苦的生活,经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诱惑,趁羿夜出待猎,独自吞下了药丸。奇迹果真发生了,嫦娥渐觉身子失重,双脚离地,不由自主地飘出窗户,冉冉飘升。上哪儿去呢?嫦娥思忖着:我背弃了丈夫,天庭诸神一定会责备我,嘲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宫暂且安身。嫦娥飘至月宫,才发现那儿出奇的冷清,空无一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淮南子》

然后请同学们阅读

4、老师点拨

——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那里的莲象征君子,牡丹象征富贵者,菊象征隐士,不也是周敦颐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种方式吗?包括《日》中的飞蛾和夸父,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飞蛾之所以会扑火,是因为它的向光性。但作者却不仅把它们当成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而是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这才有了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壮举。

四:布置作业

1、练写字词

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字词,并注音:

旸谷(y ng) 旸 浸(j n) 一撮灰(cu ) 皓月(h o) 姮娥(h ng):。

二、再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4、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5、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6、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三、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这篇文章特定的历史背景,说说你对本篇文章的主旨的理解。多媒体显示: 背景简介: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日》不直接写太阳,而赞美扑向灯火的飞蛾,渴死旸谷的夸父,表达了作者要给“黑暗的寒冷的世界”带来“光和热”,要像飞蛾那样“轰轰烈烈的死”的浪漫情怀。这里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光和热的赞美。作者写《日》,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抗日将士为国捐躯。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

《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笔下的月,只觉冷光扑面。一个人在月光下踱步,孤寂清冷。这正反衬出巴金对光和热的渴求。尔后,写到了“姮娥奔月”。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其目的仍是追求光和热。可以说,飞蛾、夸父和姮娥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四、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及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突出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五、小结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六、学了些篇文章,联系现实社会,你有有何感想呢?

七:作业 :请你试着写一种植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

八、板书:

《日》:激情洋溢

飞蛾扑火 死 轰轰烈烈 追求光明

明 夸父追日 寄托人格理想

《月》:细腻幽静 不如

姮娥奔月 生 寒冷寂寞 改变冰冷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春·教案示例之一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自我评价及优势(通用16篇) 2023年三个务必心得体会(通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