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中心。

3、辩证地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辩证地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点,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方法】

朗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点拨──辩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卧薪尝胆》片段)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沉溺于安乐中不思进取,最终又走上了亡国之路。这个故事带来什么启示呢?我们今天将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二、课前测评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其著作《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三、反复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齐读。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读,其他同学评点。

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结合文下注释,掌握重点实词,理解关键语句。

⑴ 借助注释,学生讨论掌握词语意思和句子翻译。

⑵ 分小组互相提问。

⑶ 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① 字词:

解释下列加粗的字或词:

举于士:

(     );(被选拔)

降大任于是人

(     );(这,这些,这样的)

苦其心志

(     );(使……受苦)

曾益其所不能

(     );(通“增”,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

(   );(犯过失)

困于心,衡于虑

(   );(通“横”,阻塞,不顺畅)

而后喻

(    )。(明白,了解。)

国恒亡

(   )(常常,往往)

② 句子:

翻译下列句子、

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他所缺乏的才能)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衰亡。)

2、体会本文中心论点的含义。

⑴ 学生找出全文中心论点。

⑵ 体会论点的含义。

⑶ 联系实际谈对论点的理解。

五、通过辩论,辩证地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1、各小组选择观点,讨论、组织材料进行辩论。

正方: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反方:顺境也能成就人才

2、引导: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在于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程度,环境只是起辅助作用。

六、结束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许生活中的苦难在所难免,但只要有信心、有勇气、有毅力,最终的成功一定属于你。把刘欢的《从头再来》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都能记着“心若在,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防灾减灾日工作情况总结大全(11篇) 银行监察部的工作职责(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