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土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编:llc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5分)

温馨的土路

文/孙青松

土路,顾名思义就是从土地上开辟出来的道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先生这句话,是对乡村土路成因的精辟概括。

土路原始而自然,与大地浑然一体,富有乡土气息。它简约、质朴、毛糙,土里土气、色暖养目,以饱经沧桑的姿势,承载乡村的行人与过车,从远古蹒跚而来,打破了“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老庄式”闭塞,畅达着乡村的交通。土路与“官道”、“御道”、“驰道”相连接,构成祖国的交通网络。土路的成本是低廉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走的人少了呢?便成了“地”。踩地成路,废路成地,其成也易,其废也忽——这大概是土路于人独有的方便之处吧!

土路,是拙朴的线条艺术,妙趣横生——从山冈里奔跑出来的弯弯山道,如蜿蜒的溪流,总是呈“S”型流出峪口。端详这绕出峪口的山道,我总觉得顺路探寻,会有许多秘密在山里边隐藏,不为山外人所知道——蛇行数里后,可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遗世独立?深山老林里,可有猛禽怪兽,无常出没?山洞地穴内,可有仙翁隐士,悠然居住?…因我没有追踪探秘,这些谜团终未化解,仍是悬案。远处山道上的挑夫,是我眼中流动的“景点”。挑夫肩上的桑木扁担,犹如大雁飞翔着的双翅,有节奏地闪动着。一个挑夫是一个离群的孤雁,他间或的号子声,在山谷回响,有雁叫声声的凄凉;一队挑夫是一行雁阵,井然有序地“飞行”,有望断南飞雁的忧伤。岗坡上的土路,无穷无尽地起伏,如风中拂动的长飘带。平原上的土路,无论从种类上、造型上,都更加多彩多姿,更加耐人寻味。这是人类久居平原之故吧。天干路响的日子,土路呈现出好的路相,让人爽心悦目;泥泞遍地之时,土路上泥巴粘鞋裹脚,行人举步维艰,牢骚满腹。过车与行人,在土路上留下的车辙与脚印,暗示着负荷的轻重。脚印往往乱七八糟,“印”无论次,不足道也;辙痕则轨迹分明,富有视觉美,大有看相。一条大路上的辙印,以两道为常见,以三道为例外。两道辙印是单车道的阴刻艺术作品。笨重的牛车、快捷的马车、轻便的架子车和时尚的农用拖拉机,其车身的宽度大体相当,其车后的两道辙印大体吻合,不经意间碾成了优美的阴刻“路雕”作品,修长、平行、蜿蜒,意味深长。三道辙印的路面,是双车道的精湛艺术,是阴刻“路雕”的卓越作品。路两边的两道车辙,显而易见是平行的两道轮痕;中间的一道辙,则是两道车辙“合二为一”的叠加竞合。我觉得这是乡民匠心独运的土路设计,体现出乡村道路用地的“经济”原则。一条小路上的辙印,通常位于小路的正中位置,纤细地绵延着,渐行渐远。这道独辙,或是乡间独轮车、自行车的功劳,或是步行人由点成线的屐痕,或者是两者的混搭。路中有“线”,线上有“路”,路与线兼并容合、协调一致——这是土路艺术的点睛之笔啊!

年深久远的乡村土路上,村民们来来往往,车轮撵车轮,辙印又辙印,足迹复足迹,碾压踩踏成农耕文明的悠久历史。干旱的日子久了,车辙里的尘土如粉如面,乡下人俗称它为“扑土灰”。快车过后尘土飞扬,遮目蔽光,我疑心这就是“红尘滚滚”一词的渊源。赤脚走在车辙里,有海滨沙滩上踩行的感觉,松软舒适,似乎还有“足疗”之效。土路上偶有旋风升腾,圆锥形的气体在路面上快速位移,飞纸走叶,算得乡土奇观!我相信这是土路风景的绝版,为别的道路所不曾有,也为后生们所罕见。年少的时候,我和伙伴们曾经按照大人们的教唆,用吐有唾液的布鞋底子,追击扑打这精灵般的“土旋风”,往往无功而返——无论追得如何迅猛快捷,旋风总能轻易地从我们的鞋底下,扶摇而逃,让小伙伴们束手无策,可望而不可及也。

乡村的小土路,也别有情趣。小路基本上是斜马歪道,曲径通幽。它们或者从“井田”中斜穿而过,形成“捎近路”(实际上是一个三角形的斜边);或者在山冈坡地上悠然爬行,爬成溜光纤巧的“蚰蜒路”;或者在河岸沟沿上蝌折蛇行,行成“羊肠小道”;或者在田垄地梗边上漫游,游成“自由之路”。乡村小路并非都是“黄一色”,也有青青的草径加入序列。小草径一般延生于幽静的田间地头,河坡沟沿上。由于行车罕至、人迹稀少之故,野草塞路,但作为道路的意向依然明确,被俗称为“草路”。这草径上的野草,多为平铺直叙的葛爬草,盘根错节地纠结交织着,柔软密集地铺排着,铺排成天然绿地模样。你在草径上漫步,会有绿意入眼来,会有凉意钻心来。晚秋时节,你在草路上行走,荒芜和凄凉的氛围会包围着你,让你生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悲伤意绪。路上长草,草下有路;路兴草衰,路衰草荣——这是“草径”吸引眼球之处啊!

乡村较宽些的土路常与树木同行。树木也以白杨、柳树之类的落叶乔木居多,高高地在大路两边扎成绿色“篱笆”。热天的时候,造就森森的林荫大道,行走其中,有穿越时空隧道的纵深感、清凉感。小学生们背着书包,走在林荫大道上,是令人神往的乡村之旅。窄长的小路旁一般不栽树木,它们往往从麦地或青纱帐里迂回,将人引入别开生面的境界;或者随形赋势,沿沟边河岸蜿蜒,诠释着曲折的寓意;或者芳草染路,铺就一条“芳草路”。小路之姿,在深秋或初冬时节北国的旷野里,最有看相:它或在嫩绿色的茵茵麦地中蜿蜒着,或在坦平的炕地田畴上穿越着,是那样光鲜,那样靓丽,那样醒目,那样温暖,那样难忘啊!

千年的超负荷承载,百代的风雨兼程,土路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正被新潮的水泥路,取而代之。被老百姓称为“洋灰路”的水泥路,具有坚硬、平展、干净、结实、耐用的优点,“泊来”中国之后,便在这华夏国土上大行其道——先抢了城市的“路盘”,随即向乡村扩张开去。土路,日暮途穷。面对光滑而刻板、生硬、冷漠的水泥路,我情不自禁地穿行于广阔的乡野,用探秘的目光去搜寻土路,用数码相机去“收藏”土路,用深情的文笔去刻画土路,生怕它从我的身边悄悄离去,杳无音讯…(选自《躬耕》))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概括了乡村土路的成因,简洁精辟。

B、 第三自然段运用丰富的语言精彩地描述乡村土路妙趣横生的视觉艺术,先后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手法,细腻地描绘了土路多姿多彩的温馨画面。

C、 作者穿行于广阔的乡野,用探秘的目光搜寻土路,用深情的文笔刻画土路,表达对年深日久的乡村土路的眷恋,也是对被现代科技日益替代的旧事物的怀恋。

D、 年深久远的乡村土路原始自然、别有情趣,作者在第五、六段用对“草径”“篱笆”“芳草路”的描绘,极力映衬了乡村土路的靓丽醒目。

5、  第四自然段中写年少时候“我和小伙伴们……追击扑打这精灵般的土旋风”的情节,和表现“土路”的温馨无关,是否可以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

6、  文章第三段写土路的线条艺术时说“路中有“线”,线上有“路”,路与线兼并容合、协调一致——这是土路艺术的点睛之笔啊!”对这句话你有怎样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4、B  (文段中没有比拟手法)

5、不能删掉。这个情节正是写土路自年少时就带给“我”的情趣和温暖,真实、生动;照应题目中的“温馨”;细腻地写出了乡村土路年深久远的历史,突出对农耕文明的无限怀恋之情。

6、路中有“线”,线上有“路”,路与线兼并容合、协调一致——这是土路艺术的点睛之笔。这句话也是揭示乡村土路所代表的农耕文明的点睛之笔。“兼并容合、协调一致”是乡村土路上的辙印艺术,也是土路所代表的乡村文明的特色,所以才更加醒目,温暖,令人难忘,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活在往事中》阅读及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

最新经济合同法(通用5篇) 最新养老诈骗的心得体会(4篇) 实践感悟心得体会(优秀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