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阅读附答案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①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②,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释:
①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到吴公台,写下这首诗。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②语出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摇落而变衰。”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写秋日登临古台,思念故乡。“摇落”即零落、凋残之意,这里写陈将吴明彻兵败一事。
B.颔联写景远近结合,上句扣标题“寺”字,写野寺游人罕至,可见寺之偏僻,下句点明“远眺”,隔岸云白风清,层层掩映,可知山之深远。
C.颈联写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
D.尾联写远眺所感。 “惆怅”一词既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也为人生坎坷多难而伤感,古事与今事、国事与个人之事融为一体,用意颇深。
E.诗人工于用字,如“夕阳依旧垒”着一“依”而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寒磬满空林”着一“满”字,以静衬动,以满显空。
15.《唐诗癸签》说“刘长卿得骚人之旨,专主情景”。请简析本诗是怎样做到情景结合的。(6分)
14、答案:A、 “摇落”于诗中指古台荒废。E、“以静衬动”当为“以动衬静”。
15、参考答案:
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
②首联触景生情,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顿生悲凉之意,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③颔联、颈联融情于景,将登台、望乡等最动感情的人类活动,融入到野寺、夕阳、旧垒、寒磬、空林等登台所见景物之中,营造出极浓厚的悲秋氛围。
④尾联以景语作结,给人留下了不尽的思索,不仅表现诗人对吴公的缅怀之情,更表达了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的担忧之情,诸多悲苦,尽在其中。
(说明:能从情与景的融合,并举例分析,言之有理,即酌情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