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平《王之涣与鹳雀楼的完美成全》阅读附答案

小编:llc

鹳雀楼果然名不虚传,在坦平如砥的黄河岸边,在远山若黛的映衬下,显得楼宇巍峨,气象峥嵘。那一层一层的台阶,似有烘云托月之势,让游客在攀登之中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当年的王之涣也是这样登楼的吧!

一千多年前的蒲州,那是一个人烟阜盛三省通衢的京畿要地。高大的城墙,巍峨的楼宇,林立的商铺,还有络绎不绝的人流——贩夫走卒、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平民百姓等为一时之盛,让这座位于黄河岸边的历史名城,成为名流荟萃、兵家必争之地。王之涣就这样来了,他来的时候,大概正是四十多岁。而此时,他已经在当时的诗坛声名远扬了。据说当时的旗亭画壁就记下了他的诗名。他与七绝圣手王昌龄、边塞诗人高适齐名。适时他们三人同饮,旁有歌伎助兴。当时歌伎们就纷纷弹唱着他们的诗歌,三人斗诗,论美传唱(看谁的诗能被其中最美的一位歌伎传唱),而竟以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胜出。此段文人逸事,一时成为佳话。由此可见王之涣当时诗才的不同凡响。而这一次斗诗也让我们看到了王之涣豪迈洒脱风流不羁的性格。

三省通衢、京畿要地的繁华再一次吸引了王之涣地到来。而此时,这座位于黄河岸边高大宏伟、气宇不凡的鹳雀楼仿佛也在等待着他的到来。王之涣感觉自己的人生需要一次提升,而鹳雀楼仿佛就是他生命中的知音一样,为他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人生问题提供了一次解决的机会。

晚饭过后,王之涣和往常一样,总要邀上几个知心文友谈诗论文,倾谈怀抱,指点江山。他们边走边聊,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就登上了这座可以极目远眺的鹳雀楼。此时,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大河奔流,气势滔滔,昔日作为军事要塞的鹳雀楼此时在大唐盛世里已经开放。这里成为游人放松休闲娱乐的极好之地,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纵横才情抒发怀抱的快乐场所。王之涣历来性格豪放,为人倜傥,洒脱不羁,他与文友边走边谈,吟诗弄赋,好不快哉!

千古文章在立意。立意高则高,立意不高,其文则必下矣。这是王之涣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他在寻求一个突破。是啊,文友们在鹳雀楼上留下的墨宝已经不少了,加上古代文人们的作品更是不胜牧举。可是,这些都令他很不满意。他要独辟蹊径,才能翻越这些充满陈词滥调的大山。他在苦苦思索……看着文友们意气风发地指点着黄河落日的壮丽风景时,他突然醒悟了,随即吟咏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听到他的大声吟唱,文友们突然静默了,旋即掌声四起,立马有人拿来笔墨,让大诗人临场挥毫。王之涣大笑几声,毫不客气,龙飞凤舞,笔走龙蛇,乘兴写下《登鹳雀楼》四句二十个字。

不久,这首诗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蒲州大街小巷,飞遍了黄河两岸,飞遍了盛唐乐坊,飞遍了大江南北。至今,历史的天空留下了这动人的一幕,而鹳雀楼从此便在史册诗卷里扎下了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了激励人们不断努力进步的旷世名言。而这一旷世之音也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寻求革新创造的民族精神之中。无疑,我们的民族在这一种精神的启发下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选自《名家名师指点:高考阅读教学》)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即点名题意,虚实结合,写出了我登宏伟高大的鹳雀楼的仰慕心情,并引发了下文一系列的遐想。

B.作者引用旗亭画壁三才子斗诗是为了增加文章的传奇色彩,用佳人来陪衬才子,放在文中只是润色,吸引读者。

C.鹳雀楼如果遇不上王之涣,也许就永远和其他楼一样淹埋在黄土里。作者用了拟人手法形容他们是知音相遇,因为王之涣也需要一次生命的提升。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在登楼与心灵登高的完美契合之间吟诵出的一曲千古绝唱,可谓物我合一,物我交融。

5.结合全文,说说“鹳雀楼”美在何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发表在《太原日报》题目为“一座楼的传奇”,后来山西《发展导报》编辑改为“王之涣与鹳雀楼的完美成全”,你觉得哪个题目好,说说其中的理由。(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与鹳雀楼的完美成全》阅读答案:

4.考查对写作手法和文章内容的理解。(3分)B作者引用旗亭画壁三才子斗诗是突出王之涣的卓越才能,为下文王之涣写出千古名句打下铺垫,并不只是润色,吸引读者。

5.考查对文章主体内容的理解。(4分)共5点,一点给1分,任答四点得满分。根据意思可灵活给分。

A鹳雀楼外形巍峨壮观,气象峥嵘;B鹳雀楼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C鹳雀楼因王之涣的诗歌而出名,蕴含着登高望远精神;D鹳雀楼成全了王之涣的才名,是人与楼相互成全的完美典范;E鹳雀楼成为一种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鼓舞人们努力奋进;

6.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提炼文章内涵的概括能力。(5分)答出观点给1分;理由共3点,能答出2点即可;每点给2分。

观点一、我觉得前者好。

A前者表述委婉含蓄,没直接点明“楼”名,让人遐思;B题目“传奇”更能引发悬念,吊人胃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C“传奇”揭示了楼的出名离不开才子的点化传唱,鹳雀楼因为王之涣的诗才具有了永恒的生命。

观点二、我觉得后者好。

A后者直截了当,点明写作对象,揭示王之涣与鹳雀楼之间的关系;B“完美成全”揭示出王之涣与鹳雀楼是相互成全,而不像前者仅仅突出了“鹳雀楼”,表述更加严密;C“完美成全”更包含了才子与名楼相映成辉,彪炳史册的深远意义。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郭军平《穿越八百年的月色》阅读练习附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

2023年一季度公务员平时考核小结 公务员工心得体会(优质8篇) 是月思想汇报(精选20篇) 体育老师分析报告(模板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