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与平原、江河等地理区域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家园.....阅读附答案

小编:

草原与平原、江河等地理区域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家园,自会形成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精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有机构成之一的北方草原文学就形象而鲜明地体现着这一点。

古代草原文学肇始于先秦,《诗经》中的个别篇章虽然民族、草原特色不著,但北方草原文化的粗犷、 豪壮风韵已卓然独树,使先秦诗歌多了一种阳刚壮美和人与自然共生之色。汉魏六朝,《匈奴歌》首次以民 族诗歌的身份亮相于文学园地,充分体现了草原民族的深厚情怀和人文精神;此时草原文学的扛鼎之作当 属描绘草原壮美景观和文化精神的《敕勒歌》,它以大开大合之笔传递出浑然天成的自然、人文之美;又有《木兰辞》的奇异亮响,将民族文化交融之美挥洒得浪漫而多彩。唐人对北方草原的倾心突出体现为边塞性质的诗作,可以说是北方草原使唐人插上了豪壮雄奇的翅膀,使唐人在山水之外发现了草原之美,从而使中国古代诗歌进入了一个流播着雄浑飞动之美的新时代。宋、辽、西夏、金、元,草原文学体现出多元融合等特征。明清时期的草原文学愈加丰盈,举凡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成为草原文学的有机题材。

在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发展由涓涓细流逐步汇成汪洋之势的过程中,草原文化精神无疑是其不 断表现和深化的中心。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积极、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北方冰山高耸、草原纵横,既充满了醇厚而质朴的色调,又显示着新奇而刺激的魅力。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忧虑之深更为突出。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草原民族生存具有“动态”和“变化”的特点,所以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就分外突出,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观念。这是一种借助于战争、掠夺以拥有更多斩获之物为标志的力量,是全然建立在对抗基础上的强大。活跃在《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就是鲜活的例证。

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一则较少受人为力量的侵 扰,二则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与可能,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 文化,对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较农业文化更积极。

由于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更多了一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 神。孟子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实境遇愈是艰难,精神世界愈是通达深幽。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 患意识,更专注于生存环境对人的生存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催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

(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直接描写草原的篇章虽数量不多,却对先秦诗歌的创作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B.汉魏六朝时期,古代草原文学涌现出一批代表性的佳作,如《匈奴歌》《敕勒歌》《木兰辞》等。

C.正是北方冰川高耸、草原纵横的恶劣环境,造就了动态积极、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草原文化精神。

D.草原文化崇拜英雄,强调个体在对抗自然中显示出的强大力量,冒顿单于就是草原文化英雄的代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段以草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家园为立论前提,引出中心论题,奠定论述的基础。

B.第段以历史先后发展为序,重点论述了中国古代草原文学的发展过程,思路清晰。

C.第段从总体上对中国古代草原文学具有的精神特征进行了论述,具有引领下文的作用。

D.段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我国古代草原文学的精神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我国古代草原文学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B.北方草原使唐人发现了异于山水的草原之美,从而使中国古诗进人了流播雄浑之美的新时代。

C.草原文化从产生之初就表现出了较强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这与北方草原的地域特征有关。

D.草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已不再像孟子一样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忧优患,而更强调人的巨大行为力量。

答案:

1.B 2.D 3.D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汽笛·布鞋·红腰带 阅读附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

传播冬奥精神的心得体会(实用17篇) 公安局保密工作计划34篇(实用) 最新有趣的演讲稿200字(大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