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的最后约定》阅读附答案

小编:

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16分)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一生操劳的母亲,从没有走出过塔河这个偏远的村庄,在行至人生的终点时,她渐渐燃起一个愿望,那就是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儿子王一民展开的地图上,母亲用瘦弱的手指画了一条斜线,从塔河到拉萨。王一民不明白母亲为何选择这样遥远的地方,但母亲迫切而强烈的心愿、充满渴望的目光,激励着王一民出发了。

③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塔河,74岁的儿子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99岁的老母亲,吱呀上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走到了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考虑到母亲身体不支,王一民打算返回家乡,以使母亲“落叶归根”。

④两年多里,寒冬酷暑,冰雪暴雨,还有母亲“老小孩儿”似的抱怨和挑剔,种种路况和心绪,王一民都挺了过来,而且他为自己能和母亲在一起走这么多路感到无比荣幸。

⑤一路上,王一民的行动也引来记者的访问、电视台的镜头、陌生人的好奇,面对这些始料不及的关注,王一民也会觉得慌张、惊恐。但他收获更多的,是无数好心人的及时收留和援助。“世上的人把母亲和我的旅行称为‘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也有人称之为‘夕阳中的微笑’。”当王一民带着母亲返回家乡时,受到了家乡人的高度赞扬。

⑥回家后,母亲以102岁的高龄离开人世,遗言是:希望骨灰能撒到西藏去。为了实现母亲的遗愿,伤心平复后的王一民,以83岁的年龄,又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三轮车换成有发动机的“大车”,终于将母亲的骨灰撒在了西藏的土地上。有人说,如果把这些往返路程都加在一起,大约有10万里。

⑦“人们把我抬到高高的位置上,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能尽孝是理所当然的。”但反复测量走过的路,回想路上的种种,王一民也觉得,“我们的旅行几乎是个奇迹”。

⑧王一民说,我之所以能忍受所有的痛苦,是因为我必须遵守与母亲的约定,这是我能献给母亲的最后的爱心。

⑨他的事迹越过国境,传到了韩国。韩国作家俞贤民先生在中国考察期间,经过百般周折,最后见到了王一民,二人相谈甚欢,于是有了一本真实的书:《我要陪你去西藏--和母亲的最后约定》。 (选自《读者》2010年第18期 )

小题1:细读第⑤段,你认为王一民母子的这次旅行,称为“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好还是“夕阳中的微笑”更好,请写出你的理由。(3分)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加以品析。(6分)

(1)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塔河,74岁的儿子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载着99岁的老母亲,吱呀上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走到了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3分)

(2)伤心平复后的王一民,以83岁的年龄,又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三轮车换成有发动机的“大车”,终于将母亲的骨灰撒在了西藏的土地上。(3分)

小题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小题4:有人认为第⑨段有画蛇添足之嫌,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呢,请写出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小题1:若赞同“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理由要点:孝最感动人也最美丽;74岁儿子完成了99岁老母亲心愿,无比荣幸。若赞同“夕阳中的微笑”,理由要点:借景抒情;高龄儿子陪老母亲一起走这么多路,有夕阳意;这种爱心和孝心,点出了微笑意。(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2:(1)从“中国最北部”到“中国最南端”写出了两地区域之广,路途之遥;“74岁儿子”“99岁老母亲”写出了这是对不寻常的母子;“破旧三轮车”说明工具简陋,可想旅途辛劳。

(2)“又”写出了这个孝心爱心举动不是第一次;“终于”点出了旅途艰辛,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

小题3:理解要点:对亲人必须遵守约定;孝心爱心要体现在行动上;现实上,我们却停留在口头上和许诺不兑现得多。(要结合实际,表达有真情实感。)

小题4:不可以。这说明王一民的孝心爱心感天动地,超越国界;打动了韩国的作家。映衬出这一“约定”的分量。(答案大致即可。视语言表达及扣住题旨得分)

小题1:

试题分析:“世界上最美好的同行”应该是从“儿子”的角度说“孝敬”的,“夕阳中的微笑”是从“母亲”的角度说“人生圆满”的。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的用词表达的内容是:遥远,艰难,在文中对人物的行为起衬托作用。第二句中两个词表现的是:努力和爱,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小题3:

试题分析:不仅要从“孝心”上理解,更要从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信守承诺”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属于补叙的内容,侧面烘托事件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增加了文章的分量,突出了文章的思想意义,易引起读者共鸣。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 阅读附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

最新幼儿园副班教师述职报告 幼儿园教职工述职报告(6篇) 检验科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对口支援工作总结(模板8篇) 2023年民法典宣传活动心得体会(实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