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心灵之所》阅读附答案
议论文阅读 (11分)
装修心灵之所
杨海亮
①时下,许多人都在为成千上万元才买得一平方米的房子劳碌奔波,以至于成了所谓的“房奴”。尽管房子不代表家,不意味归宿,但终究是人物质上的必需,有总比没有好。只是,繁忙之余,似乎也该将自己的心灵之所好好装修一番。
②装修心灵之所需要善良。哲学家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是的,如果没有了善良,人也就成了一具躯壳,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意义。试想,一个满脑子阴谋诡计的人,满肚子恶毒心肠的人,是多么可怕、可鄙;而我们与之相处,又是多么可怜、可悲。相反,善良的人,不自欺,不欺人,送真诚,给关爱,让人际和谐,让社会温暖,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是多么美妙。一个人善良,才无愧于人的称号,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拥有善良,心灵之所才显得质朴,才有纯净的营养为心灵供给。
③装修心灵之所需要宽容。宽容,就是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心灵之所实际上是一个容器,而且是一个没有固定容量的容器。换言之,心灵之所可大可小,大到可以容纳整个宇宙,小到容不下一粒细沙。容量有多大,取决于心有多大。如果能容人之长,容人之功,容人之得,容人之仇,容难容之人、之事、之物,那必是心比天大。怀宽容,心灵之所才显得敞亮,才有足够的空间任心灵翱翔。
④装修心灵之所需要知足。人常常有嫉妒,有愤怒,有怨恨,主要缘由就是没能突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种种。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而是说不要被这些东西乱了心智。一旦被迷住,就会驰骋追逐于其中,不能止步,不能自拔,最后往往一无所获,还害人害己。古往今来,这方面的教训实在惨痛而深刻。所以,还是那句老话— — 知足常乐。有了知足的心态,有了超然的心态,自然能在眼花缭乱、光怪陆离的世态百相中凝神静气、心宽体胖。这时,看山山青,看水水秀,看树树朴,看星星明……懂知足,心灵之所才显得宁静,才有舒适的氛围供心灵享受。
⑤装修心灵之所需要期待。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是,动物只是自然地生长,而人能够设想明天的到来。虽然很难说清存在与活着的目的、意义,但我们能够期待,有所期待,便是我们继续人生的动力。期待父母健康,期待家庭和睦,期待子女成长,期待人类和平……总之,生活永远值得我们期待。能期待,心灵之所才显得灵动,才有清新的空气保心灵鲜活。
⑥当然,装修心灵之所还需要正直、热情、勇气、风趣……只要你认真思考,巧妙点缀,你的心灵之所就一定能成为心灵最好的去处。
小题1:第②段和第⑤段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第②段画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画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以“装修心灵之所”为题,有何好处?(2分)
小题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小题4:本文说理透彻,生动形象,但是缺少典型的事实论据。请你为第③段的分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2)段画线句:道理论证,引用哲学家罗素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装饰心灵之所需要的善良” 观点。第(5)段画线句:对比论证,将人与动物进行对比,有力论证了“装饰心灵之所需要的期待” 观点
小题2: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心灵比喻为“住所”,生动形象,概括了本文论述的话题,点明了论述对象的特征,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3:先由住所房子谈起,引出论述的话题:装饰心灵之所;然后侧重从装饰心灵之所需要的4个方面论述如何装饰心灵之所;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希望:将心灵之所装饰成为心灵的最好去处。
小题4: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屡次挑衅。以国家为重,宽容了廉颇,使自己的心灵之所变得敞亮,留下了“将相和”的美谈。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1、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5、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一般来讲议论文的题目要求:开篇点题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本文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小题3:
试题分析:分析议论文的思路一般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来分析即可,结合本文具体阐释。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本段的中心句是:装修心灵之所需要宽容,那么就要围绕着对人要宽容,举出事例即可。如:六尺巷的传奇,“负荆请罪”的故事。
附:六尺巷的传奇: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