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秦岭
方光华曹振明
①秦岭横亘于中国中东部,西起甘肃临潭县白石山,东经天水麦积山,穿越陕西,直至河南,全长约1600 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气势磅礴。
②巍峨的秦岭造就了关中的雄胜。关中盆地“四塞以为固”。关中“四塞”之东、南、西三塞均由秦岭山脉所成,东边华山、王顺山、骊山,东延为肴山,横亘于黄河与洛水之间;南边太白山、终南山等,雄峙于关中平原的南部;西边岐山、陈仓山等,阻隔于关中西部。另外再加上尧山、黄龙山等逶迤连绵的北部山系,一起组成了关中四面环山的地形地势。在四周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山脉之间,藏有许多雄关险隘。举其要者则有四处:东为潼关或函谷关,南为武关,西为散关,北为萧关。潼关是东部进入关中的天然防线,南依秦岭,北有渭洛并黄河之要,西有华山之屏,东面山峰连接,谷深崖绝,险厄峻极;函谷关则扼崤函之险,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往来咽喉;武关是关中的南方门户,建在秦岭南麓陕南商山的谷涧,悬崖深壑,号称“三秦要塞”;散关则西扼关中交通要道,南依秦岭山脉,乃蜀秦往来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另外北方的萧关居六盘山东麓,控扼塞北通向关中之要道。因恃秦岭,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形成了“制内御外”的绝佳态势。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 “要领”,扼制了九州“咽喉”。
③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秦岭北翼塑造了两条大河——泾水和渭水。秦岭北麓又发源了六条河流一一灞水、沪水、沣水、漓水、滴水和涝水,泾水与灞水等六条河流最后一并汇入渭水。八百里秦川即为八水的冲积平原,土质疏松肥沃,地势舒展平坦。早在《尚书?禹贡》中,关中之地即被列为最上等的土地。加上历代所修渠道,如秦国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龙首渠、六辅、白渠等水利工程,以及汉唐诸运河的开通,关中平原的灌溉条件获得扩展,为农耕生产提供了优良条件。张良称关中“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乃“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史记?留侯世家》)。《史记》称“关中乏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货殖列传》)。至隋唐时代,关中仍有“天府”美称。
④秦岭的山林以及河流、湖泊不仅为关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改善了关中环境,使得关中气候清爽,山水相间,风景如画。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关中山水也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雅兴,仅一本《全唐诗》就留下诗篇百余首。
⑤由于秦岭与关中的战略地理优势与富庶,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先后有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长安政治中心地位前后长达一千一百多年,成为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时间最久、都城规模最大、历史文化遗址最丰富的中华古代首要政治中心。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历史中都极其罕见。以致古人称秦岭为“龙脉”,称关中为中原的龙首。(选文有删改)
1.秦岭有哪些重要作用?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结尾引用《史记》中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占据关中,就意味着掌握了天下“要领”,扼制了九州“咽喉”。
(“要领”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岭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和离宫别馆的首选之地。
(句中加粗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关中东边有华山、骊山、肴山等,南边有太白山、终 南山、王顺山等,两边有岐山、陈仓山等,北部有尧山、黄龙山等。
B.潼关是东部进入关中的天然防线,武关则西扼关中交通要道,散关是关中的南方门户,萧关则控扼 塞北通向关中之要道。
C.八百里秦川为八水的冲击平原,其中“八水”指泾 水、渭水、灞水、浐水、沣水、滴水、潏水和洛水。
D.秦国的郑国渠,汉代的漕渠、六辅、白渠以及汉唐诸运河等工程,为关中平原的农耕生产提供了优良条件。
参考答案:
1.秦岭造就了关中的雄胜(地理优势);秦岭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秦岭改善了关中环境;秦岭使关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首选之地。
2.旨用《史记》中的文字,说明了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富饶,增加了说明的真实可信,或引起读者兴趣等,主要围绕说明对象分析归纳。
3.(1)第一问:要点,关键。第二问:说明了占据关中对于掌控天下的重要性。
(2)不能。“自古以来”从时间上限定,说明秦岭作为皇家园林和离官别馆首选之地由来已久。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这一点。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