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让我们“读懂”稀土》阅读附答案

小编: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来,让我们“读懂”稀土

①今年3月,美国联合欧盟和日本,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针对中国决定限制稀土出口的贸易诉讼。稀土,一时在国际上成为热门的话题,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

②稀土其实不是土,为什么叫稀土呢?1787年第一次发现稀土的时候,它是从冶金工业的炉渣里分离出的一些固体氧化物,很稀少,看着像土,因而得名。

③稀土是元素周期表57-71号的15种镧(lán)系元素,加上与它们性质相近的21号和39号元素的总称。稀土具有丰富的磁、光、电的特性,不仅在绿色能源、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也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甚至央视春晚舞台上的LED显示效果,都跟稀土有关。

④稀土最主要的应用是制作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的电机体积小,效率高。汽车上的转向器、电车的驱动电机,都需要永磁材料。在飞机和轮船上,各种传感器、导航仪,也需要用到稀土永磁材料。

⑤发光照明也是稀土很重要的应用领域。例如用稀土元素制造的荧光材料,主要用在液晶和等离子电视机的制造上。3D显示技术的兴起,稀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生活中的节能光源也都含有稀土,比如LED灯,看起来形状像白炽灯,实际发光效率比白炽灯高出几十倍。LED的光源,还可以根据心情调节亮度和色彩。

⑥稀土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制成稀土贮氢材料。现在的五号、七号电池和充电电池,大部分是加入了稀土的镍(niè)氢电池,这种材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飞利浦公司发现的,具有优异的贮氢性能。

⑦除照明外,稀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广泛的运用。人们用加了稀土镧的玻璃制造的相机镜头,折光率非常好,可以拍出很清晰的图像。用加入稀土的颜料给纺织品染色,染色后的纺织品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在阳光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色彩。添加了稀土的防晒霜,可以把紫外线转化为红外线,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灼伤,还有增白的效果。音响系统中应用稀土材料,音响的还原效果好,分离度高。加了稀土元素的陶瓷刀具非常锋利,且不易滋生细菌。

⑧稀土其实并不少,但分布不均匀。经统计,稀土在地壳中的含量是金的三万倍,比常见的铜、镍、钴(ɡū)都多。五大洲和四大洋的海底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包头和以江西为代表的南方七省。据美国2011年公布的数据,全球稀土相对储量中,中国占到48.3%,美国占了11.4%,印度、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占了22.1%。从产量上看,中国满足了世界97%的需求,印度提供了2.2%,巴西提供了0.5%,马来西亚提供了0.3%。一些欧美国家把我国的稀土当成战略资源、战略元素来对待。

⑨我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我国在选矿、采矿和材料研究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元器件、零部件的生产还相对薄弱。稀土中镝(dī)和铽(tè)元素的储量较少,据说只在中国发现,且开采时对环境的污染很大。稀土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加强应用开发,还要强调平衡利用,在环境治理方面更要做深入的研究。

(选自2012年5月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小题1:阅读选文,完成填空。(3分)

选文依次介绍了稀土的得名、A 、应用、B 和发展前景等知识。

小题2: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稀土具有丰富的磁、光、电的特性,因被发现时数量稀少且看着像土而得名。

B.稀土广泛地应用于照明、摄影、染色、护肤、音响及刀具制作等日常生活中。

C.我国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包头及以江西为代表的南方七省。

D.稀土中镝和铽元素的储量较少,只在中国发现,开采时对环境的污染很大。

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或现实生活,请你就稀土的开发利用问题,给有关部门提两条保护性的建议。(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特点(特性、特征) B.分布

小题1:举例子 举荧光材料和LED光源的例子 ,具体真切地 说明发光照明也是稀土很重要的应用领域 。

小题1:D

小题1:示例:(1)限制出口 (2)加强元器件、零部件的开发应用 (3)注意平衡利用(4)降低开发时的环境污染程度 (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根据文章的2、3两段的内容来概括,B根据文章的8小节的内容来概括。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先根据画线句子分析说明方法,再根据第5段的主要内容来分析划线句的作用。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9段的“据说“一词来分析”稀土“并不是仅中国拥有,”只有中国“这一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提的建议只要能起到保护“稀土“的开发与利用即可。

分类导航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绿色”票房与文化自觉 尹鸿阅读附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