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证明,预报天气与自然...”阅读理解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历史证明,预报天气与自然灾害,仅仅只考虑地球本身的因素,并不能做出准确的长期预报。就“这个”论“这个”的思维方式显示出了极端的局限性。危害人类的干旱、洪水、厄尔尼诺、地震、海啸这些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次次躲过了众多研究者的眼睛与众多监测仪器而突袭人间──必然发生的灾难却不能必然提前预知,大自然明白无误地指出了现代气象学的局限性──概念思维的局限性。为了真正认识天文与天灾的成因,必须撤除天气与天文之间的围墙。生物链、食物链的发现,业已证明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及的物物之间、物人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那么,时至今日,还可以继续将天文与天灾视为是截然两分的关系吗?

重建天文气象学,并不等于恪守一切已有的经验。大量资料证明,今天的天文与古代天文之间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例如北极星之星,从尧至今,已经发生了数次变化,上古北极星为帝星,后汉为纽星,今为勾陈座二星。《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者,北极星也。共者,环绕也。按照众星环绕北极星这一原则理解,北极星每发生一次变化,其它星象的位置也必然会随之变化。天文发生变化,天文与气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必然随之变化。所以,重视前人的经验是应该的,但恪守前人的经验则是错误的。重视前人的经验之外,更要重视前人经验背后的思维方式。《吕氏春秋·有始》曰:“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天会移,极星会移,而天极(北极之极点)不移。这个论断说明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这个结论完全正确吗?《周易》中有“易穷则变”的原则,实际中有北极星变化的记载。《易》理与实际告诉人们,一切都会发生变化。极点在太阳系是静态的,但在银河系则可能是动态的。《吕氏春秋》的经验性结论亦即前人的经验性结论,有可取之处,更有可改进之处。后人已确定,极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小圆圈。一切都会变化,天文也会变化。天文变化的直接后果是,古代的天文天气谚语的应验区发生了位移。中华先贤所创造的、以干支为纲领的运气学,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即有是年,却无是气。要用干支重新统领天文与天气,必须重新认识与排列运与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华先贤所留下的天文气象学,永远不会过时的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天地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但其中的具体结果与数据,必须随着天文对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而时时更新。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笔者建议重建天文气象学,即在今后天气的研究中,以天地人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天气与灾害。

(刘明武《天文天气天灾》)

1.下列对“天文气象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文气象学是指根据地球本身的因素,来研究天气与自然灾害的规律,从而预报天气与自然灾害的一门气象学。

B.天文气象学是指用来预防危害人类的干旱、洪水、厄尔尼诺、地震、海啸这些严重的自然灾害的现代气象学。

C.天文气象学是指中华先贤所创造的留下给今天的以干支为纲领的运气学范畴的一门天文气象学。

D.天文气象学是指以天地人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天气与灾害的一门气象学。

2. 下列不属于笔者建议重建天文气象学原因的一项是

A.为了真正认识天文与天灾的成因,对危害人类的干旱、洪水、厄尔尼诺、地震、海啸等天气与自然灾害,做出准确的长期的预报。

B.因为现代气象学有极为突出的局限性──概念思维的局限性,即天气与天文之间形成了一道围墙。

C.中华先贤所留传下来的《吕氏春秋》及干支理论,反映了当时很高的认识水平,对今天仍有很高指导意义。

D.中华先贤所留下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天地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仍需要随着天文对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而时时更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现代气象学就能够真正认识天文与天灾的成因,如果只考虑地球本身的因素就能对天气与自然灾害作出准确的长期的预报,就不必重建天文气象学了。

B.由于天文与气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所以北极星之星也发生了数次发变,因此恪守前人的经验则是错误的。

C.虽然今天的天文与古代天文之间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先贤所流传下来的经验背后的思维方式仍是值得我们吸取的。

D.如果重新认识与排列运与气之间的对应关系,时时更新具体结果与数据,干支还是有可能重新统领天文与天气的。

答案:1.D

1.C

1.B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书画同源”阅读理解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

2023年物业与业主签订装修合同(五篇) 最新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500字优质(3篇) 扶贫工作讲话稿 扶贫发言词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