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十袭京城》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小编:

沙尘暴十袭京城

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汐天气。

短短几个月里,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十数年首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

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北方的“痛”决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的“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

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说,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就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十几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广泛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如此等等,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绿阴蔽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

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用以解决或改善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适用于东都。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作为一个资源富国,其做法不无借鉴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多,研究不够,是该奋起直追了。

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比如,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等。在这些方面,警钟已经一敲再敲,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事到如今,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

1、文章开篇不直接写沙尘暴,却落笔于“莺飞草长,风和日丽”,这是为什么? (2分)

2、北京第十次出现的浮尘扬沙天气是什么样子?(2分)

3、文中除了“第十次出现”以外还可以看出沙尘暴不止一次,请从文中找出。(2分)

4、那个“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就可以理解的道理是什么?(2分)

5、“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中的“类似问题”指的是什么?“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多”中的“这”指代什么?(2分)

6、人类“对水资源‘不大敬’”的原因是什么?(2分)

7、为什么“集雨节水”的办法更适用于东部?(2分)

8、本文所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三种?(3分)

《沙尘暴十袭京城》答案

1、理应如此,实际情况远非如此,造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警示。

2、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

3、短短几个月里,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

4、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

5、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修建集雨工程,安装集雨设施。

6、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

7、因为东部雨水充沛,而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

8、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犟龟》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

大学生创业基础论文题目 初二英语老师家长会发言稿七篇(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