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中国书法》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书法
林语堂
一切艺术问题都是气韵问题,中国书法是训练抽象的气韵与轮廓的基本艺术,我们还可以说它供给中国人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也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抒发而来。中国抒发所使用的工具为毛笔,毛笔比之钢笔来的潇洒而机敏易感,故书法的艺术水准,足以并肩于绘画。中国人把“书画”并称,亦既充分认识此点。中国大画家像董其昌、赵孟頫同时又为大书法家,无足为异。赵孟頫为中国著名的书画家之一,他讲自己的绘画山石有如书法中之“飞白”,而其绘画树木,有如书法中之篆体。绘画的笔法,其基本且肇端于书法的“永”字八法。可知书法与绘画之秘笈,系出同源。
据我看来,书法艺术彰显出气韵与结构的最纯粹的原则,其与绘画之关系,亦如数学与工程学天文学之关系。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它的笔画,它的结构只有在不可言传的意境中体会其真味。一幅绘画还得传达一个对象的物体,而精美的书法只传达它自身的结构与线条美。中国之毛笔,具有传达韵律变动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国的字体,学理上是均衡的方形,但却用最奇特不整的笔姿组合起来,是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留待书家自己去决定创造。
书法不独替中国艺术奠下审美基础,它又代表“性灵”的原理。中国书法发现了一切气韵结构的可能的姿态,而他的发现系从自然界摄取的艺术的灵感,特别是从树木鸟兽方面,没有一种自然界的气韵形态未经中国画家收入笔底,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他把这种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把这种气脉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这些树木动物之所以为美,因为它们有一种对于波动的提示,常常充溢着饱满的气韵而千变万化,永远不会罄尽他它的形态,易辞以言之,自然界的美,是一种动力的美,不是静止的美。此种动力的美,方为中国书法的秘奥关键。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因为它表现生动的美,它具有生气,同时也千变万化无止境。
波动的动力原理,结果产生结构上的一种原理。仅仅平衡与匀称的美,从未被视为最高之风格。中国书法有一个原则,即一个四方形不宜为完全的四方形,却要此一面较他一面略高,左右相济;而两个平均的部分,其位置与大小也不宜恰恰相同。这个原则叫做“笔势”,它代表动力的美。其结果在这种艺术的最高范型中,我们获得一种组织上的特殊形体,它的外表看似不平衡却互相调剂,维持着平衡。是以中国书体,其顶头向一面斜倾者较之平顶者为可爱。这样结构形式的最好模范为魏碑张猛龙碑,他的字体常有鸾凤腾空之势,但还是保持着平衡。
(选自《人生的盛宴》有删节)
12.下列关于“中国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可以训练抽象的气韵与轮廓的艺术。
B、中国书法以毛笔为工具,书法家往往同时又是大画家。
C、中国书法笔画和结构的真味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D、中国书法美的关键在于其能够表达自然界的波动的美。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的一个原则是要表现动力的美,而中国的毛笔正好具有传达韵律变动形式的特殊效能。
B、树木动物美在其往往充溢着饱满的气韵而千变万化,永远不会罄尽他的形态,能表现对波动的提示。
C、绘画比书法更难之处在于绘画需要传达一个对象的物体,而精美的书法只传达它自身的结构与线条美。
D、即使是一枝枯藤或者一棵松树,中国文人也能从中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并将其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14.结合全文,归纳“中国书法”的特点。(5分)
参考答案:
12、B。从第一段可知,“中国的大画家像董其昌、赵孟頫同时又为大书法家”,“绘画的笔法,其基本且肇端于书法的‘永’字八法”。
13.C。文中没有指出绘画比书法更难。
14.(1)中国书法是训练抽象的气韵与轮廓的艺术,给中国人以基本的审美观念,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书法是绘画的基础。
(2)中国书法代表“性灵”的原理,它发现了一切气韵结构的可能的姿态,表现波动的美,不对称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