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知识分子》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知识分子
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要批判得好,必须有批判的武器——专业知识和缜密逻辑,而公共知识分子显然有掌握这种武器的本领,因为他们有专业和逻辑的长期训练。而且,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能在批判别人的同时,兼顾批判自己。这种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是公共知识分子成为社会良心最重要的理由。
要批判得好,得让公众明白,而公众要明白,必须具备理性素养。这种理性素养绝不是在“保钓游行”中打、砸自己的同胞以及他们的轿车,绝不是抬出伟大领袖的名号回归极“左”的政策路线上去,绝不是动不动就骂人、约架、暴力相向,它应该是在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中有多种角度的看法,应该合乎事物的本来面貌,合乎历史事实,无论何种批判,何种意见,都应该持之有据、论之有理,遵循理性推理的基本逻辑。
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人遗传了一种人情、伦理、道德基因,而少了一些科学理性精神,由此形成了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所论证的观点:中国人重内向超越,而缺少西方人重外向超越的精神。由于普通民众缺乏理性精神,公共知识分子就必须依靠自身的理性训练和理性储备向民众源源不断地提供、传递、引路,于是,公共知识分子就有了一种传道士的责任和使命。只要公共知识分子能在传道的过程中,坚持应有的理性,循着公平、正义的价值向前走,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权,从道不从利,那他们就有存在的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理性的批判,并不是一些人口中所谓的“骂政府”、“骂体制”行为。政府的行为、体制的运行需要民众的监督,有了监督,就有了批判,而不是简单的谩骂、攻击和暴力威胁。骂是解决不了中国社会的弊端的,必须有理性的批判和理性的建议,中国社会才有良性运转的将来。而有的人直接将理性的批判一概贬斥为“公知”言论,只能说明他的理性素养低下和暴力情绪的泛滥。
在公共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的社会批判和理性呼吁下,民众已经认识到中国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改革的共识正在中国各个阶层中凝聚。有了这种共识,推动改革就有了民意基础,而改革的步骤和措施就属于技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了。
今天,公共知识分子要甩掉“公知”的帽子,必须坚持在意见纷争的市场中保持真我本色,做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所谓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不是告诉民众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也不是满足民众情绪化的心理需求,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对生活常识提出质疑、批判,审视现有明规则和潜规则运行的不合理、不合法之处,提出一些符合人文历史潮流的观念、思想,供大众再熟悉、再批判、再建构,在相互之间理性批判的碰撞下,共同找到一条前行的路。
在判别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过程中,他所处的体制并不是提高或贬低他的存在意义的标准。不要神化公共知识分子,也不要妖魔化、污名化公共知识分子,就事论事地看待公共知识分子的具体行为,可能才是中国人判别公共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理性选择。
(选自《财新网》2012.10.15 有删改)
8.下列对“理性素养”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理性素养是公共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批判武器,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和逻辑训练。
B.理性素养绝不是民族情绪、暴力情绪的泛滥,而是在表达看法时尊重事实、尊重历史,进行批判时持之有据、言之有理。
C. 中国普通民众的理性素养在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下普遍缺乏,需要公共知识分子加以传递和引导。
D.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素养着重表现在对政府行为、体制运行的监督和批判上,因为只有理性的批判和建议,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转。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不会迎合民众的情绪化需求,而是在意见纷争的市场中保持真我本色,为大众提出一些符合人文历史潮流的观念、思想,以供参考。
B.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坚持理性、公平、正义,不断地对生活常识提出质疑、批判,审视现有明规则和潜规则运行的不合理、不合法之处。
C.事实上,好的知识分子只能在体制之外寻找,他们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权,从道不从利,是当下中国需要的批判声音。
D. 在今天,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地、理性地看待公共知识分子的具体行为,而不应该对他们进行神化、妖魔化、污名化等误读。
10.请结合全文,回答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精神有哪些作用。(3分)
参考答案:
8. D(错在“着重”二字,原文并未提及这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着重表现。)
9. C(体制并非是对进行知识分子判定的标准,体制内也有敢言的公共知识分子)
10. (1)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精神是社会良心的需要;(2)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精神能对民众起引导作用(3)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能推动民众形成改革的共识。(从社会、公众、改革三个层面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