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文言文阅读中考模拟题及答案(一)

小编: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中考阅读部分必考的内容之一,文言文阅读分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两部分考查,题型多为考查作者、作品,考查文言实词(含成语)在文中的意思,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对原文的整体把握,对比、联系其他文章或古今中外相关内容,拓展阅读,考查能力的迁移。有时会将对联、古诗词等内容融入其中,合并考查。下面就针对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陆续提供一些主要篇章阅读模拟题,供大家灵活使用。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孟子》是________经典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 ) (2)蹴尔而与之( )

3.文章开篇关于“鱼与熊掌”的论述有什么作用?

4.文中“乡为身死而不受……”一段本可以一句写完,作者却把它写成排比句,为什么?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样认识的?

【参考答案】

1. 儒家

2. (1)通“避”,躲避。 (2)用脚踢(践踏)

3. 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什么的珍贵,就像熊掌比鱼珍贵一样,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4.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真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是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之时,要量力而行,在与坏人斗争的时候,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本书是________家学派经典之一。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衡于虑( ) (2)而后作( )

3.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哪两个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4.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造就人才”的观点,但是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造就人才”,你是如何看待“顺境”与“人才”的关系的?请结合具体事例谈一谈你的看法。

5.请结合本文主题,结合你的阅读经历或生活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炀帝沉迷安乐,后亡国身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孟子 儒

2. (1)通“横”,梗塞,不顺。 (2)奋起,指有所作为。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或“在国内要有守法度、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应该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与其竞争”。

4. (1)顺境也能造就人才。现在我们多数人处在顺境当中,应当树立“安乐求发展”的观念,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做起飞的宽阔跑道,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搏精神,不断进取,那么,即使身处顺境,同样能够求得生存和发展。如比尔•盖茨。

5. 示例:①司马 终励志著书 ②勾践 终安邦传名

分类导航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归纳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