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春天吵醒了阅读答案

小编: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冰心

①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分秒必争的中国人民,是不肯让它多睡懒觉的!六亿五千万人商量好了,用各种洪大的声音和震天撼地的动作来把它吵醒。

②大雪纷飞。砭骨的朔风,扬起大地上尖刀般的沙土……我们心里带着永在的春天,成群结队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去吵醒季候上的春天。

③我们在矿山里开出了春天,在火炉里炼出了春天,在盐场上晒出了春天,在纺机上织出了春天,在沙漠的铁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汹涌的海洋里捞出了春天,在鲜红的唇上唱出了春天,在挥舞的笔下写出了春天……。

④春天揉着眼睛坐起来了,脸上充满了惊讶的微笑:“几万年来,都是我睡足了,飞出冬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冻的河流,用万紫千红的香花……来触动你们,唤醒你们。如今一切都翻转了,伟大呵,你们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

⑤春天,驾着呼啸的春风,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飞起了。 哗啦啦的春幡吹卷声中,大地上一切都惊醒了。

⑥昆仑山,连绵不断的万丈高峰,载着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热海般的春气围绕着它,温暖着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开了,融化了;亿万粒的冰珠松解成万丈的洪流,大声地欢笑着,跳下高耸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黄河,流入长江,流入银网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亿万个等得不耐烦的、包着头或是穿着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拳掳袖满面春风地在迎接着,把它带到清浅的水库里、水渠里,带到干渴的无边的大地里。

⑦这无边的大地,让几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机,几亿把上下挥动银光闪烁的锄头,把它从严冬冰冷的紧握下,解放出来了。它敞开黝黑的胸膛,喘息着,等待着它的食粮。

⑧亿万担的肥料:从猪圈里、牛棚里、工厂的锅炉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来了,一车接着一车,一担连着一担地送来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饱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脸上的汗珠,站了起来,伸出坚强的双臂来接抱千千万万肥肥胖胖的孩子,把他们紧紧地搂在怀里。

⑨这些是米的孩子,麦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挤在这松软深阔的胸膛里,泥土的香气,熏得他们有点发昏,他们不住地彼此摇撼呼唤着叫:“弟兄们,姐妹们,这里面太挤了,让我出去疏散疏散吧!”

⑩春天在高空中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笑着自言自语地说:“这些把二十年当作一天来过的人,你们在赶时间,时间也在赶你们!……”

春天掮上春幡赶快又走他的云中的道路。他是到祖国的哪一座高山、哪一处平原、或是哪一片海洋上去做它的工作,我们也没有工夫去管它了!

横竖我们已经把春天吵醒了! (本篇最初发表于《人民日报》1959年2月8日,后收入散文集《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1.整体把握:阅读全文,试分析本文题目“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辞赏析:请你各选取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的一句,填写下表:

修辞方法我的例句 我的赏析

比喻

拟人

3.内容分析:这篇散文赞扬了哪些行业的建设者?请你列举出4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赏析:本文选取多处有代表意义的场景进行描写,阅读第⑥段,填写以下信息:

本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具体内容),这个场面发生在____________(地理位置),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以下作品不是冰心的一项是[ ]

A.《繁星》

B.《春水》

C.《飞鸟集》

D.《寄小读者》

参考答案:

1.含义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热火朝天的劳动使春天富有生机和活力。(意对即可)

2.比喻: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季后上的春天姗姗来迟的特点表现出来。

拟人:春天揉着眼睛坐起来了,脸上充满了惊讶的微笑。

将春天比拟为刚睡醒的人,面对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充满惊讶与喜悦。(不唯一,合理即可)

3.采矿业(采矿工人);炼钢业(炼钢工人、冶炼工人);盐业(盐业工人、晒盐工人);纺织业(纺织工人);铁路(铁路工人);航海(航海员、渔夫、渔民);音乐(音乐家、歌唱家);写作或者美术(作家,美术家、画家),农业(农民、耕地的人)等。(只要写出四个即可。)

4.人们开山引水(或“人们把冰雪带到水库、水渠和大地”)的场面(具体内容);昆仑山(地理位置);赞扬了为祖国建设无惧严寒劳累的开山工人。(或赞扬了劳动人民的热情、干劲。)

5.C

分类导航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阅读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