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地的良心》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小编:

俄罗斯大地的良心

赵柏田

1910年11月7日,在偏僻荒凉的阿斯塔波沃铁路小站,俄罗斯大地的良心——列夫·托尔斯泰停止了呼吸。在他去世前最后的清醒里,飘进屋子的冰凉的气息,是不是让他想起了碾过安娜的那列宿命的火车?

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几年,在他的亲人和朋友们中间越来越经常地谈到,不远的将来他要离开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出走。但谁也没想到,“把他从家里抛到路上”的“那种绝望的曝发”,提早死亡降临到了老人身上。

托尔斯泰与他的妻子、儿子们对立的那条界线,是他对俄罗斯千百万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是他自觉意识到了某种极端的不合理——在这种制度下,一部分人占有全部的土地,游手好闲,而农民在一小块的土地上,在饥饿和贫困中养活奴役和压迫自己的人。令他深感痛苦的是他处在一个虚伪的、两重性的位置上:一面是他的信徒在坐牢,在流放地受折磨;一面是他这个新宗教的传布者、反政府著作的作者,住在地主高大的邸宅里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的日记记录了那种耗损他精神的痛苦:“我没吃午饭。一想到自己卑劣地生活在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中间就感到痛苦和烦恼。”“真可耻,可耻极了。昨天骑马从一群砸石头的人身旁走过,就好像我在通过队列受到鞭笞一样。”他经常收到一些来信,指责他的生活与宣扬的学说不一致。一个大学生在信中向他呼吁:“放弃伯爵的领地,把财产分给自己的亲人或穷人,自己分文不留,从一个城市乞讨到另一个城市。”这封狂热的信使老人激动万分,他说:“如果不为女儿,我就走了。”

这一年的7月22日,老人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就在这一天,在格鲁蒙特的树林里,他签署了一份剥夺他的妻子和他的儿子对他的文学遗产继承权的文件。因为在内心深处,他最大的愿望是把自己的作品变成人民的财富,他希望死后他的著作能无偿地为所有愿意的人享用。他的妻子和儿子们出于自私的动机,千方百计想知道遗嘱的秘密,他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不堪忍受。终于他出走了,离开了他憎恨的那个“老爷的王国”。离开了所有那些“把他变成摇钱树的人”,离开了他自己的温良仁爱哲学的牢笼。

他怀着这样的夙愿走了:到乡村去,住在一个哪怕是最小,但确是单独的、暖和的小农舍里去,住到农民兄弟的中间去。

陪伴着托尔斯泰度过充满痛苦煎熬和紧张事件的最后一年的布尔加科夫,在托尔斯泰死后出版的日记中,记录了这一出走的经过:

1910年10月28日。一个冬天的夜晚,和往常一样,托尔斯泰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的书房里停下了一天的工作,吹熄了桌上的蜡烛,回到自己的卧室躺了下来。深夜12点多了,窗外是风声、雨声,托尔斯泰却睡意全无。过了一会儿,透过门缝他看见自己的书房里亮起了烛光,并听到了翻动纸张的“沙啦沙啦”声。那是他的妻子索菲亚,她为折磨着自己的猜疑心所驱使,正在寻找立下遗嘱的字据。

他的这一举止,在托尔斯泰已经满溢的忍耐之杯中又添加了最后一滴。出走的决定在他心中忽然成型,再也不能更改。他从床上坐起来,就着烛光,给她留下了一份告别信:

我的离去定会使你伤心。为此我很抱歉,但请你理解并相信,除此一举我别无他法……我再也不能在我曾经生活过的那种奢侈环境中继续生活下去了。而我现在做的,正是我这样年纪的老人通常所做的事:离开世俗生活,独自宁静地度过此生最后的时日。

请你理解这点。即使你打听到了我在哪里,也不要来找我。你若来了只会恶化你我的处境,但绝不会改变我的决定。

随后他举着蜡烛。蹑手蹑脚地下楼,叫醒了家庭医生和马车夫。他这样平静地对他们说:“我马上就要走了……永远离开。来吧,帮我收拾行装。”他只带了很少一点衣物和生活用品。五点半钟,四轮马车驶出了庄园,融进了比墨还黑的夜色中。

天亮的时候,他们到了亚先基火车站,在那儿,他们将乘坐八点钟的火车去南方。透过候车大厅满是油污的玻璃窗,老人看见了喘着粗气的火车头,和远处铁路边破烂衣衫的捡煤渣的孩子,他的眼里含着热泪,他的脸像一个热病患者一般通红。医生关切地问他是不是病了,托尔斯泰笑了:“我以前过的确实是病态的生活,但现在我感到好多了,大地的气息吹进了我的胸膛。”

尽管如此,还是改变不了这场出走以悲剧来收尾。命运已经注定,这是老人最后一次乘坐火车巡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长长的旅途中,火车无休止地颤动着,生命像受了惊的小鸟,在他赢弱的体内拍打着翅膀。阴霾的天气和长时间的颠簸使他病倒了。他的妻子,那个势利的老太婆,连夜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赶来,但人们唯恐她的到来加重托尔斯泰的病况,把她阻在了车厢里。当她被允许进入站长住宅改装的简易病房时,托尔斯泰已不省人事。1910年11月7日清晨,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这之前,他对守候在身边的医生和朋友说出了最后一句完整的话是:

世上有千百万的人在受苦,为什么你们只想到我一个?

1.下列对传记中托翁晚年离家出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你认为最准确的两项是(5分)A.与社会格格不入,与家庭不融洽,家人不理解。而这些,恰恰是晚年托尔斯泰所遭遇的一切。B.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离家出走是托尔斯泰在社会与家庭的冲突中寻求自我解脱的必然结果。C.托尔斯泰晚年的离家出走正是为了谋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是他用心灵超越肉身的途径。他以生命的代价超脱了世俗的家庭,而奔赴心灵的召唤,这正是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的伟大之处。D.这种充满痛苦煎熬和紧张事件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劳苦大众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新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他早已成为神话,他的生活成为人类的一种崇高的传奇。E.对自己艺术理想的追求、对简单纯朴生活的信仰,以及他自身的享乐主义人生态度时时刻刻使托尔斯泰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而现实中,他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大笔财富?如何面对他的孩子?这些问题都让他苦恼不堪。终于,他踏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

2.“他的眼里含着热泪。他的脸像一个热病患者一般通红”。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3.托尔斯泰的晚年出现了哪些重大转折。从中你看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具体分析。(6分)

答:

4.如何理解题目“俄罗斯大地的良心”中的“良心”,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见解。(8分)

答案:

1.C D

2.兴奋(激动)、欣喜(喜悦)、同情(怜悯)。

托尔斯泰一直为“他的生活与宣扬的学说不一致”,“处在一个虚伪的、两重性的位置上”而痛苦现在他终于“鼓着残破的翅膀奋力冲飞”,离开了他憎恨的那个“老爷的王国”,离开了所有那些“把他变摇钱树的人”,离开了他自己的温良仁爱哲学的牢笼,到乡村去,住到农民兄弟的中间去,看着“喘着粗气的火车头”,他为自己的选择兴奋激动;因“大地的气息吹进了我的胸膛”,不再过病态的生活,独自宁静的度过此生最后的时日而欣喜;看到“远处铁路边破烂表衫的捡煤渣的孩子”,他对他们的苦难充满了怜悯同情和不安。

3.(1)思想认识、阶级立场上的重大转变:他不满俄罗斯社会阶级之间的鸿沟和沙皇封建农奴制的残暴统治,追求生活平民化。(2)生活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签署了一份剥夺他的妻子和他的儿子对他的文学遗产继承权的文件,践行自己的学说。(3)行动中出现了一个果敢举动:他终于出走了。不幸客死阿斯塔渡沃火车站,实现自己的夙愿。

性格特点:(1)转变了阶级立场,无情地解剖和深刻地反省自己,更有对俄罗斯社会中尖锐矛盾的深深忧虑和痛苦思考。(2)悲天悯人。温良仁爱,善良博爱,追求乎等,关注下层人民,同情劳动人民(3)执著、坚毅,追求简单纯朴平静的的生活。

4.“俄罗斯大地的良心”指托尔斯泰生活在某种极端的不合理制度下,对千百万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希望自己的作品变成人民的财富…()。 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

1.A“与社会格格不入”不准确,只是列夫托尔斯泰无法接受当时的社会现状;(B “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没有依据。E“而现实中,他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大笔财富?如何面对他的孩子?这些问题都让他苦恼不堪。”这些他已经处理好了。)

2.该题首先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该题型的答题思路可以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4.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结合文本,注意手法、效果。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苍蝇》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