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遗忘半个多世纪的女作家》阅读附答案

小编:

一个被遗忘半个多世纪的女作家

(金 汕)

(语文报高考版)

女作家张爱玲几年前在美国的寓所中猝死,这位才女被炒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当年与她齐名的另一位女作家梅娘却几乎被彻底遗忘。

梅娘是笔名,在非常忌讳不祥称谓的中国,她为自己取了个“没娘”的谐音。并非她忽略了,而是她在以此寄托着失去母亲的哀思。幼年丧母,青年丧夫,中年丧子,梅娘以一位女性的血肉之躯承受着罕见的磨难。

苦难常常是一种灵感与激情。梅娘是父母不幸婚姻的牺牲品。自小坎坷的经历与冷漠的家庭环境使她在少年时代便有了独特的阅历,孤独、内向与敏感又造成她在文学上的情愫。(阅读及时语:梅娘,1920年生于海参崴,长于长春一个仕宦大家庭。她的作品以婚姻恋爱为题材,凸显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困境。)高中毕业后她与二哥、大弟弟和大妹妹一同赴日,在神户女子家政大学留学。回忆起在日本的两个最大收获,一个是她在东京的中国书店、内山书店购买并阅读了鲁迅、郭沫若、郁达夫、朱光潜等大师的作品,另一个是在书店结识了她倾心相爱的柳龙光。

为了爱情,梅娘顶住家族的重重压力,拒绝一个伪满新贵的追求,与柳龙光结合。1942年,新婚不久的这对伉俪一同回到北京,梅娘任《妇女杂志》编辑,柳龙光担任武德报社编辑长。后来才有人告诉梅娘,他的丈夫在执行中共华北局的任务,而共产党人的执著与纪律竟然使妻子都不知道。而在北京的日子里,梅娘迎来了她一生中创作的高峰,形成了与张爱玲相匹敌的“南张北梅”的文坛风景线。(阅读及时语:纤巧细腻之笔,悲天悯人之怀,诉哀矜凄婉之歌。1942年在“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

张爱玲在1950年参加了上海第一届文代会后不久,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匆匆去了香港,又移居美国,养尊处优、周游世界。有人预见,张爱玲若留下来,不是在文革中被斗死,也得自杀,或者在近30年的无休止运动中扭曲性格,她总算逃脱了。而梅娘毅然留下了。

丈夫柳龙光1948年受北平地下党城工部的指派,去台湾做策反工作。不幸的是意外遇到海难沉船。柳龙光的死,不仅使梅娘失去了她的恩爱伴侣,也使丈夫的革命使命变得死无对证,成了说不清的历史悬案。梅娘在一篇散文中写道:“当接到丈夫乘坐的轮船在海上遇难、人已夭折的消息时,我站在冷雨下的台湾海峡中,胸腔里归与不归的狂涛搅得我眼跳心颤。未来只需我跨出另外一步,我只要委身于任何一个已经向我提出邀请的富绅,便可立时解决,像过去我娘、我姐姐那样吊在男人腰带上过荣华的日子。”即使在台湾也可自立,一所大学已向她发出任教的邀请,她却带着两个女儿和腹中的胎儿返回即将诞生的新中国。

梅娘没有想到,她不仅没有革命的权力,她的经历实际是各种政治运动中的靶子。在整人越多觉悟越高的年代,梅娘唯有等待着审查、批判。1957年,本已如惊弓之鸟的梅娘又被凑名额凑成右派,送劳教农场。服刑期间,一切无休止的交代和粗鲁的训斥她都可以忍受和忘掉,她最挂念又放心不下的是三个孩子。每月收入十几元,怎么也供不起三个孩子上学,她只能狠心含泪把二女儿送到救济院。后来她在狱中得知,二女儿因为生病,得不到及时的医疗和照顾,不幸病死在救济院里,她多少个夜晚都彻夜难眠。她后来曾多次在救济院门口徘徊,想着二女儿在里面奄奄一息时的痛苦,她的心如同刀割,她默默向女儿祈祷:“是妈妈没有能力救活你,妈妈对不起你,愿你在另一个世界吃饱穿暖、有病能医治。”

四年后梅娘解除劳教,成了无业人员。要养活一个三口之家,这位当年的名女作家顾不得脸面与尊严了,她串过冰糖葫芦,当过保姆、搬运工和泥搬砖,还拿着长长的竹竿去掏阻塞的下水道。不久,儿子不幸传染上急性肝炎,又不幸夭折了。生活的重压甚至不能让她在失去儿子时有片刻喘息,她告别了儿子的遗体又在恍惚中去掏脏水沟了。她还要活,为剩下的唯一的女儿,也为自己能有个正常人的生活。

在文革中,相依为命的女儿再也忍受不了压力,提出与她断绝关系,她和女儿失去联系,成了孤家寡人。她不知道女儿在何方,哪怕只有几个字的信,她也没能盼来。这个打击固然不小,但总不像失去二女儿、儿子那样绝望,她相信母女的血缘是会化解这个误解的。三年后,她终于见到醒悟归来的女儿。

这位在20多岁便享誉文坛的女作家直到近60岁才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给中国人带来最大实惠的1978年也使梅娘的右派得到改正、公职得以恢复。20世纪70年代末,她又开始写散文和回忆,多半发在海外报刊上,但对自己的苦难与遭遇却没有触及。不慨叹,也不过分伤感,这就是一个中国女作家的坚强。

近年,梅娘的价值如“出土文物”般被人们重新认识。美国、日本的大学都开始关注梅娘。但梅娘并不想在晚年再红火一下,她认为“风光”是年轻人的事。梅娘的小说、散文集的出版,她也没有进行任何炒作,她说清静是老年人的福气。

(节选自《文史春秋》,2000年第1期,有删减)

仿真题板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梅娘是她的笔名,在非常忌讳不祥称谓的中国,她为自己取了个“没娘”的谐音,是在以此寄托对失去母亲的哀思。

B.苦难常常是一种灵感与激情。自小坎坷的经历与冷漠的家庭环境使她在少年时代便有了独特的阅历,孤独、内向与敏感又造成她在文学上的情愫。

C.梅娘失去了她的恩爱伴侣后,带着两个女儿和腹中的胎儿返回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是因为巨大的悲痛搅得她眼跳心颤无法在台湾生活下去。

D.她狠心含泪把二女儿送到救济院。二女儿因为生病,得不到及时的医疗和照顾,不幸病死在救济院里,她彻夜难眠,心如刀割,多次在救济院门口徘徊。

E.生活的重压不能让她在失去儿子时有片刻喘息,她告别了儿子的遗体又在恍惚中去掏脏水沟了,说明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无法承受生活的重压。

2.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梅娘?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3.文中多次提到张爱玲,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中说,“苦难常常是一种灵感与激情”“梅娘以一位女性的血肉之躯承受着罕见的磨难”。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苦难的理解。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采桑子 塞上咏雪花 纳兰性德阅读附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

2023年总结展望 总结展望未来(9篇) 最新室内设计年度工作总结 室内设计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