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肺两栖动物》阅读附答案

小编:

无肺两栖动物

最近,科学家在南美洲的圭亚那发现了奇异的两栖动物新物种——无肺螈成体。它们的体形看起来很像巨型蠕虫或是蛇类,体长可达70厘米,没有鼻孔,没有肺,也没有腿,主要生活于水中,依靠皮肤呼吸氧气。此外,科学家在厄瓜多尔西部进行科学考察时也发现了一种新的无肺螈。

有趣的是,前两年新加坡生物学家还重新发现了一种体内没有肺的蛙,这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无肺的蛙。起初,科学家并不相信这种蛙会没有肺,但经过仔细解剖检查分析后,他们也不由得目瞪口呆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在无肺蛙的体内,科学家发现了正常的胃、脾和肝脏,但在肺的位置却只有反常的软骨组织。

虽然大多数两栖动物是水陆两栖的,但仅仅在生活习性上的水陆两栖还并不能说明两栖动物的特点,因为还有一些高等脊椎动物也存在着这种习性。确切地说,两栖动物这一名称主要是指它们一生中包括水生生活的幼体阶段(蝌蚪,用鳃呼吸)与陆地生活的成体阶段(改为肺呼吸)等两个营不同生活方式的阶段。因此,在两栖动物的生活史上要经过“变态”这一过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成体没有肺的两栖动物呢?

两栖动物是由水生生活的动物过渡到真正陆生生活的动物之间的一个类群,是脊椎动物中最先征服陆地环境的先驱。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两栖动物的从水登陆,只是初建了脊椎动物陆地生活的“滩头阵地”,它们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还不完善,尤其是有两个关键性问题它们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一是成体的肺不发达,呼吸机制主要由鼻瓣和口腔的动作将空气吞入(而不是吸入)肺内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皮肤呼吸的辅助,这就要求皮肤经常保持湿润,才能进行气体交换;另一个关键性问题是,繁殖时进行体外受精,必须产卵于水中,胚胎发育过程中没有羊膜,孵出的幼体营水中生活方式,经过一个变态阶段才能发育为能在陆地生活的成体。这两方面矛盾的存在,使两栖动物没有抗御长期干旱的能力,不能彻底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科学家发现,无肺蛙生活的溪流虽然位于印度尼西亚婆罗洲低地雨林地区,离赤道距离不远,然而水中却异常冰冷。因此,他们推测,在这样的水域中富含大量的氧气,而这种蛙体内没有肺,能够使其更好地沉入水中,从而更好地适应寒冷、湍急的河水。体内没有肺使这种蛙的身体变得扁平,因而可以增加其皮肤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它们吸收氧气。两栖动物是冷血动物,自身需氧量非常少,只占相同体形哺乳动物的10%。不需要过多的氧气,导致它们很容易出现体型和器官的变化,因而失去肺这种呼吸器官。

为了保护这些十分稀有的珍奇两栖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已经呼吁有关国家的政府谨慎开发这些地区的资源,以保护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选自2011年第15期《百科知识》)

1.“最近,科学家在南美洲的圭亚那发现了奇异的两栖动物新物种——无肺螈成体。”试说说无肺螈成体有什么奇异之处?(2分)

2.“它们的体形看起来很像巨型蠕虫或是蛇类,体长可达70厘米”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第二段中加线词语“唯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4.“在两栖动物的生活史上要经过‘变态’这一过程”。试说说“‘变态’这一过程”具体指什么?(2分)

5.为什么会出现成体没有肺的两栖动物呢?(4分)

6.无肺蛙扁平的身体有什么作用?(2分)

7.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答案:

1.体形看起来很像巨型蠕虫或是蛇类,体长可达70厘米,没有鼻孔,没有肺,也没有腿,主要生活于水中,依靠皮肤呼吸氧气。

2.作比较 列数字 具体写出了无肺螈成体的体形和体长。

3.不能去掉。 因为“唯一”只有一种,别无其他的意思,用在句中强调世界上只有一种无肺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两栖动物一生中从水生生活的幼体阶段(蝌蚪,用鳃呼吸)过渡到陆地生活的成体阶段(改为肺呼吸)的过程。

5.因为两栖动物从水登陆两有很好地解决两个关键性问题:(1)成体的肺不发达,呼吸机制主要由鼻瓣和口腔的动作将空气吞入(而不是吸入)肺内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皮肤呼吸的辅助,这就要求皮肤经常保持湿润,才能进行气体交换。(2)繁殖时进行体外受精,必须产卵于水中,胚胎发育过程中没有羊膜,孵出的幼体营水中生活方式,经过一个变态阶段才能发育为能在陆地生活的成体。这两方面矛盾的存在,使两栖动物没有抗御长期干旱的能力,不能彻底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6.可以增加其皮肤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它们吸收氧气。

7.逻辑顺序。

分类导航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侏儒眼镜猴》阅读附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