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树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编:

哲理美文•生命的本质

我本是树

余秋雨

贵州省从江县岜沙苗寨的村民相信,每一棵树都是有灵魂的,护佑着每一个人的生命。

这里的孩子一出生,立即由父母亲为他种一棵树。今后,这棵树就与他不离不弃,一起变老。当这个人死了,村人就把这棵树砍下,小心翼翼地取其中段剖成四瓣,保留树皮,裹着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一棵树。没有坟头,没有墓碑,只有这么一棵长青的树,象征着生命还在延续。其实不仅仅是象征,遗体很快化作了泥土,实实在在地滋养着碧绿的生命。

因此,这个万木茂盛的山头,虽然看不到一个坟头,一块墓碑,却是一个巨大的陵园。但转念一想又不是,因为这里找不到生命的终点。似乎是终点了,定睛一看怎么又变成了起点。只觉得世世代代祖辈都聚合在这里了,每一位不管年纪多老都浑身滋润,生机勃勃。

这里没有丝毫悲哀。抬头一望哪棵树长得高,身边的老人就微笑着说一声:那是小虎他爷爷,壮实着呢。

又见到一棵老树挂满了藤花,有人说了:他呀,历来有女人缘,四代了,年年挂最多的花。

这里有一棵新树还不大精神,陪我们上山的一位村民向我介绍:这是哥们儿,两个月前喝醉了再也不理大家了,现在还没有醒透呢。

面对前方那棵古树,陪着我们的村民停止了说笑。原来那是这个部落世袭苗王滚内拉的生命树,也是这个山头最尊贵的神树。

反正,不管尊卑长幼,全都在这个山头盘根错节地活在一起了。村寨里的哪一个人遇到了忧愁或是喜乐,只要在树丛中一站,立即成了祖祖辈辈的事儿,家家户户的事儿。这里是村寨的延伸,也可以反过来说,村寨从这里生成。

现在,世界各国的智者面对地球的生态危机都在重新思考与自然的关系,但在这里恰恰没有这种关系。人即是树,树即是人,全然一体,何来关系?

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死观念。既然灵魂与躯体都与树林山川全然一体了,那又何来生死?陶渊明所说的“托体同山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却实在想不出世上还有哪一种生死仪式,优于这里让人与树紧相交融的生命流程。在别的地方,“虽死犹生”、“万古长青”、“生生不息”是一种夸饰的美言,但在这里却是事实。

“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这么朴素的想法和做法,是对人类生命本质的突破性发言。世上那么多宗教团体和学术机构都在研究生命的奥秘,现在我抬头仰望,这个山头的大树,正与远处那些暮色中的教堂、日光下的穹顶、云霞中的学府,遥相呼应。


比来比去,还是这儿最为透彻,透彻到了简明。

(摘自《摩挲大地》)

人性回归

在别的地方,“虽死犹生”、“万古长青”、“生生不息”是一种夸张,而在贵州从江县岜沙苗寨却是事实。这里的村民相信,每一棵树都是有灵魂的,护佑着每一个生命。出生了,为他(她)种一棵树,死了,就把这棵树砍下,用这棵树中段的树皮裹着遗体深埋,再在上面种一棵树。人与树紧密交融,躯体、灵魂与树林、山川全然一体。

从上世纪90年代晚期开始,余秋雨历尽艰险,亲身考察了人类全部的重要古文明遗址,并与中华文明作比较研究,寻求中国文化的意蕴与人生真谛。古老的习俗、合理的想象、朴素的生死理念,表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感悟,人类本性的回归。

且读且思

1.在从江县岜沙苗寨村民的心目中,“树”有何特殊意义?

2.第八节中,为什么说“这里是村寨的延伸,也可以反过来说,村寨从这里生成”?

3.最后一节中,“比来比去”的对象是什么?

4.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

《我本是树》:1.树即是人,人即是树;每一棵树都有灵魂,它护佑着人的生命。2.每一位村民都有一棵生命树在这里生长,所以说“这里是村寨的延伸”;村寨的先人们都安葬在此,村寨之人是先人们生命的延续,所以说“村寨从这里生成”。3.生命的本质。5.人类来自于自然,如同山川大地上的树木;人类与其他生命盘根错节地生活在地球上,应该共存共荣。(意思相近即可)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散文诗《海燕》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