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普遍价值的象征”阅读
孔子是普遍价值的象征
于 坚
孔子出生于乱世,那个时代礼崩乐坏。非理性的“怪力乱神”非常强大。“必也正名乎”,孔子试图为中国建立一个理性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什么?克己复礼。吾从周。周,就是文治。孔子要建立的底线是“文明”,不是比谁的力气大、谁敢玩命、怪力乱神。怎么个文法呢?就是以诗意、审美、道德的眼光处理人类生活的矛盾。孔子提倡诗教、文教、雅驯。文教与其他民族不同,文,既是“不学诗,无以言”,也是“文以载道”,文化一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用诗书礼乐来为文明设置底线,当然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这个文,就是尊重各种各样的活法,在各种活法之间建立一种文质彬彬的关系,和其光,同其尘。因此颜回这样的穷人可以在陋巷而不改其乐。千乘之骑的贵族也受到尊重。尊卑有序,修敬无阶。人皆可为圣,圣是一种修养,不是等级待遇座次。道法自然,造物主没有将人造成一个平台,不是电脑那样台台配置一样的软件,人是金字塔结构的,尊卑有序,就是说天才与愚昧的差别是自然的结果。但是,善是一个平台,人人都可以止于至善,人人都可以文明,无论贫富贵贱。
孔子的底线其实是一种普遍价值。人类从非理性的黑暗走向理性世界,无非就是建立一种普遍价值。各民族走向理性之路的路数不同,或视人为原罪,非强力改造灌输理性不能祛魅。儒学是信任人,相信人,承认人,人之初,性本善。无论如何,雅驯之、武驯之、神明之……各文明都要建立理性的普遍价值,而这个价值无论如何表述,它都要止于至善。如果一种文明居然主张儿子可以杀害父亲,朋友可以互相出卖、告密,那么这种文明就不是文明,只是地方性的怪力乱神。孔子的文是道法自然的结果,中国思想早就意识到人的普遍性,人有心,有恻隐之心。食色性也。这种先验的普遍性使人区别于野兽。孔子进一步将这种先验的人性理性化了,升华为文明的底线,这就是人与人关系中必须遵循仁、义、礼、智、信、忠、孝、止于至善等等。
一百年过去,孔家店被彻底砸烂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儒学在今日国人心灵深处已经没有多少权威性。人们信奉的是道在屎溺,怎么都行,只要能富起来。近年国内有些提倡儒教的迹象,在我看来都有游戏性质,要么是借儒教玩“比你较为神圣”的自我圣化游戏,要么继续解构孔子,玩世不恭地将孔子进一步流氓小丑化,以正剧的方式。广义的“后现代”在中国是有传统的,道在屎溺。但经常忽略:屎溺,并不是道。
今日中国当然需要孔子,严肃地迫切地需要孔子。需要孔子并非什么复古怀旧,更不是要回到三寸金莲,而是重建普遍价值的必需。“必也正名乎”,因为污名已经过度了,过分了。如果其他民族的圣殿、金字塔、先贤祠一座座岿然不动,只有这个民族总是处于那种围观自己的圣贤、经典、常识……被史无前例的屎溺化的历史虚无主义狂欢中,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被轻视。
天不变,道亦不变。道可道,非常道。西方文艺复兴越过十字军向后看,在更遥远的希腊获得灵感。我相信,中国文化的复兴也一样,必须在自己的全部经验和历史中总结教训,寻求灵感。
(选自《南方周末》2012年4月5日,有删改。)
15、孔子为中国建立的理性底线具有哪些内容?请用现代汉语阐述。(6分)
16、第四段为什么说“广义的‘后现代’在中国是有传统的”?这个“后现代”的狭义在文中具体地说是什么现象?(6分)
17、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文化的复兴应当寻求什么样的灵感,总结什么样的教训。(6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