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静流》(2010高考浙江卷)(含答案解析)

小编: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静 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世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闾巷烟火的不易。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 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我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著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1.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思维轨迹】分析作品结构,提问方式常常是: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为后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作铺垫。

【方法技巧】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1)拍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喝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挺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思维轨迹】找出这三个词语在文中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参考答案】①“拍拍”: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②“喝令”: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③“挺直”: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

3.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思维轨迹】从全文来看,开头第1段,叙述弟弟孩提时代的理想不能实现,后来被“浮世炎风”刮倒,从渺茫走向邪路,在整日整日的游荡中,尝遍酸甜苦辣咸,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逐渐理解了现实,逐渐理解了父亲。从这里可以解读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的第一个主观原因。文章中有作者直接议论的句子:“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第二个主观原因,小说中也有直接议论的句子:“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文章第7段,父亲为四处碰壁的儿子买出租车,父子关系释然;文章第12段,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父亲看到弟弟的坚强,父子感情加深,父子互相理解信任。全文第3段、第8段、第10段三个承上启下的段落非常明确地叙述出父子感情的转化过程。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参考答案】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②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③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④弟弟发现了父亲的软弱;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著、坚韧。

4.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5.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探究能力。

【参考答案】①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母;②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语文阅读:《托尔斯泰的眼泪》(含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

2023年公益活动总结(汇总15篇) 2023年民警季度述廉述职报告(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