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同步练习 与答案
一、语言积累
1、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葫芦(hú) 狭小(xiá) 热衷(zhōng) 呵叱(chì)
B、模样(mó) 顽固(wán) 摩擦 (chā) 隐瞒(mán)
C、纵使(zòng) 跃进(yuè) 吮吸(shǔn) 塑料(sù)
D、绘画(huì) 檐廊(láng) 投掷 (zhì) 屹立(yì)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乖觉 古董 薪水 珊栏 B、锤子 嘀咕 接洽 机械
C、哺育 玷污 热衷 埋怨 D、包庇 畸形 寄托 喘气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真是小孩子呢,不是这种葫芦他就不喜欢”。一位客人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看见清兵卫在一旁很专心地擦葫芦,就这样说。
B、“那种葫芦我可不喜欢,不过大一点就是了。”他插嘴说。
C、“你看,”母亲无可奈何地说,“就剩这点钱了。你全拿去吧。”
D、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B、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C、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D、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5、 填入下面画线处的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句是( )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相比。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就象一颗晶莹的珍珠 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D、俨然一颗晶莹的珍珠
6、 下面的句字里有两组对立的词语,(“天上”“地上”与“拥挤”“疏远”),仿造时要考虑这一点并重新立意。句字语气不限。
天上的星星为何象地上的人群一般拥挤,而地上的人们为何又象星星一样的疏远?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点击
1、 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终被古董商以六百块钱的高价卖了出去.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请兵卫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
3、作者很善于以简练传神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子描写的传神之处,并根据其中的一句写一段话来表现清兵卫此时的心理活动。
1)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
2)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旁边发呆。
3)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三、选段在线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在平时不大注意的地方,一家闭了门的住房前,有一个老婆婆摆着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他发现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过去一个一个地仔细把玩。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老婆婆回答。他喘着气: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的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时候,教员夹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的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有意味的怨言。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清兵卫又被骂做“没有出息的孩子”!他父亲还说:“象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的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往校役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象平白无故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1、清兵卫在后街发现的葫芦带给他莫大的兴奋,他跑回家拿钱把葫芦买下。平时他天天去街上看葫芦,但惟独这次这样激动,清兵卫的反常表现暗示了什么?
2、作者在文章的后面为什么要写到那只被没收的葫芦的下落?为什么要一层一层地道出那只葫芦的价值?
3、选段中写教员对学生爱好的难容,其实反映了当时怎么样的社会现实?
4、教员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清兵卫的父亲也骂他“没出息的孩子”,甚至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感受。
5、清兵卫最喜欢的葫芦被没收时“连哭都没有哭一声”,他的父亲把柱子上的葫芦砸碎时,“只是脸色发青”,由此可看出清兵卫怎样的性格?
答案:
一、1、B、 2、A 3、A、 4、D、 5、B
二、白桦派 《暗夜行路》
1、显示了清兵卫的天赋和独到的审美力。这部分又跟前边大人们对他的批评形成对比,突出了大人们的固执]蛮横和自以为是。
2、课文第2至第6段集中写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尤其是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顶看成是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3、1)写出了清兵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惊愕、害怕和手足无措的表情和他那种绝境中的惨淡心情。
2)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对他打击太大了。
3)这些描写表明清兵卫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己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
三、1、暗示这只不起眼的葫芦确实非同寻常,同时也说明清兵卫是一个有鉴别眼光的人。
2、对清兵卫的父亲以及那个教员进行讽刺, 3、当时社会上扼杀学生个性的现实 4、略,言之成理即可。 5、倔强、个性比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