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解析及答题技巧方法

小编:

近年来上海中考现代文试题一般都是两篇文章(段),一篇是以记叙类为主的写人记事文章(段),1100字左右,出五六道题目;一篇是说明文或议论文(如2001年、2004年分别是说明文《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蒙娜丽莎微笑揭密》;2002年、2003年、2005年、2006年分别是议论文《读书·养气·写作》《奥林匹克新格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水的感悟》),700字左右,出三四道题目。两篇文章(段)总阅读字数在2000字左右。

  一、试题解析

  1.说明文的主要题型

  ⑴“概念的理解性填空”,如2001年的第11题;

⑵“指示代词的具体指代”,如2004年的第17题;

⑶“文中重要短语或句子的理解(暗考或明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2001年的第12题和2004年的第17题;

⑷“上下文连贯词语的选择性填空”,如2001年第13题;

⑸“概括事物具体的特征”,2001年第14题和2004年第18题;

⑹“因果关系的逻辑说明性印证”,如2004年第15题;

⑺“筛选信息完成表格”,如2004年第16题;

⑻“对某种现象发表议论性见解”,如2001年的第15题和2004年的第19题。

  2.议论文的主要题型

  ⑴“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如2002年的第11题;

⑵“根据上下文进行词语填空”,如2001年的第10题、2003年的第14题;

⑶“指示代词的具体指代”,如2003年的第15题、2005年的第12题;

⑷“文学常识填空”,如2002年12题、2003年的第17题;

⑸“排比和比喻修辞及其作用”,如2002年12题、2006年第12题;

⑹“概括作者观点、分论点和文章主旨(中心论点)”,如2002年13、14题,2003年18题,2005年11题,2006年第13题;

⑺“重要语句的理解(包括其中因果关系探究)”,如2003年第16题;

⑻“例证论据提供”,如2002年15题,2006年第14题;

⑼“标语创作”,如2003年19题;

(10)“选用规定词语写一段话”,如2005年13题。

  可见,议论文命题主要还是围绕论点论据来命题,答题思路比较接近于记叙类文章。

 

 3.记叙文的主要题型

  ⑴“环境描写的作用”,如2001年的第16题;

⑵“指示代词的具体指代”,如2001年的第17题;

⑶“重要词语理解(含字形)和辨析”,如2002年第16题,2004年第20题,2005年第15题,2006年第15题;

⑷“重要语句的理解(包括其中因果关系探究)”,如2001年的第17、18题,2002年的第18、19题,2003年第21题,2006年第18题;

⑸“排比、比喻、拟人修辞的作用”,如2001年的第19、20题,2005年第14题就是考拟人的修辞法;

⑹“标题的作用”,如2001年第20题,2002年第21题,2004年第23题;

⑺“人物某个品质特征的具体表现”,如2002年第20题,2003年的第20题,2004年第21题,2005年的第16题(填表),2006年第16题;

⑻“从某个角度对文段重要内容的理解或发表议论”,如2001年第21题,2004年第24题,2005年的第17题,2006年第19题;

⑼“补充心理描写”,如2002年第17题,2003年第23题;

(10)“细节描写的作用”,如2003年第22题,2006年第17题;

(11)“文章的线索”,如2003年第24题;“结构上照应”如2004年22题;

(12)“比较鉴赏”,如2005年第18题(结尾可否换)、2006年第17题。

  记叙类文体的备考重点是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平时应多选读有典型动人细节、人物精神品质比较高尚的文章。二、答题指津

  不管怎么出题,建议考生在答题时高度注意以下题型和答题点:

  1.关于题目

  为何以此为题目?以此为题目的妙处是什么?这个题目如果放在前面,只要答出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也可能是线索,或答出具体特征等就基本到位了,主要还是答基本义和引申义;如果这道题目出在后面则除了答出上述内容外,还必须结合全文答出题目的蕴含义、象征义,才有望得满分。放在后面分值加大,不能只从单一角度而要从多角度答题。如2002年第21题“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一个角度是表面义,“用自己的双腿走路”;另个角度是人物品质,“用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一个好题目往往从文章内容和主题的角度来思考,既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又能显示主旨。

  2.关于重点词语的语境义

  重点词语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成语和指示代词。

  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要回答的不是基本义,都是在本文语境下的含义,要查找上下文的相关信息,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答出比喻义、引申义或蕴含义。如2004年第17题“‘焚琴煮鹤’是指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在文中比喻________________。”题干提示明显是“花大代价做不应该做的事”,结合上文的“亵渎大师之作”煞风景和后文的否定说法“莫此为甚”,不难答出“糟蹋艺术,做煞风景的事”。

  近称指示代词“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中、远称指示代词“那”或“其”的答案一般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内容整合信息来作答。

  3.关于重要句子的语境义

  重要句子包括六种——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

  难句是解读一篇文章的难点,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分层次分解难点,不妨分解为“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题。

  修辞句要关注修辞的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对比(衬托)、反问,答比喻的作用不要只答“生动形象”四个字,要解释比喻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以及该比喻句蕴含的思想感情义,然后再答“生动、形象使读者容易理解,增强了感染力,能引起共鸣”。对比肯定是为了突出某一方,强调什么内容,对比更有说服力,鉴别见差距。

 

 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还要注意在内容上的层进、对照、转折、并列等作用。

  呼应句都是前呼后应,主要是为了诠释内容或结构的照应,一般找到句子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即佐证的具体内容。

  哲理句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的名人名言,这大多是通过权威人物的言论佐证自己观点,也有引出问题的,要明确答出作者引用的目的;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的哲理句,这往往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思想闪光点,一定要认真体味领会其深刻内涵。

  4.关于整体感悟

  整体感悟就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过程,咀嚼总结性语句是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方法。这是读懂作者文意的关键,也是基本点,知道了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才有可能考虑“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告诉我们”等系列问题。

  建议考生拿到一篇文章时先读题目和首、尾段,弄清楚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然后对照阅读题目读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即抓总结性语句,弄清每段写了什么。这样就很容易解决整体感知题,也只有把握了作者的主旨、思想感情,才不至于失分一大片。

  不管做什么题,在阅读时都要仔细寻找文中内容或情节所演绎和归纳的因果关系,因为追因法是命题的主要方法,一定会有“原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的题目。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九查”,即“查题干”,看看题干的出处,看准题干的要求,答案往往在题干出处的前后句、本段的总结性语句中等;“查题目”、“查提示”,包括注解与相关链接的文字和图片信息等;“查过渡”、“查修辞”、“查中心”、“查指代”、“查省略”、“查赋分”等。

  5.关于主观开放

  主观开放题大多带有研究的意味,有“谈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看法”、“写思想教育意义读后感”、“课外提供佐证事例”、“仿例造句”、“谈写作特色借鉴(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先抑后扬、象征)”、“扩写”等。答此类题,不管同意还是反对都必须写出充足理由,理由要从两个以上角度回答,回答的字数不能太少。在考卷没有具体字数限制的情况下,建议考生适当多答一些文字,以使答案完整。

  主观开放题还包括推断和联想类题目。这类题目一定要抓住文中提供的已知信息,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推导;联想题只要做到“合情合理”,就可大胆想象。

  发表自己见解类型的主观开放题,评分要求是“观点和感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总之,阅读题没有不会做的,只有答不对的。同学们拿到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可以自己尝试着出题目,再自己做答案,最后再看看老师提供的题目和答案,尝试几次就会找到命题和答题的一些感觉。只有知道命题点和答题思路的考生,才会在考场上心里有底。

分类导航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走向3D时代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0年云南曲靖中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