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阅读答案

小编:

艺术操作是艺术创造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艺术意象的生产过程中,艺术操作一方面是意象形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赋予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表面看来,艺术操作纯然是一种外在的技艺,实际不然。在艺术家准备操作时,心中的意象不一定已经非常清晰、完善,靠着操作运动,意象才逐渐鲜明、完整并得以最后定型、完成。郑板桥讲他画竹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霜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胸中之竹之所以不同于眼中之竹,是因为经过了艺术家的意象孕育和改造,这一目了然;而手中之竹又不同于胸中之竹,则常为人忽视。其实,这是艺术家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艺术操作加以表达并且用特定形式符号将之凝定下来。因此,不能轻视艺术操作,它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人们应当重视艺术操作中的技能,因为所有的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离不开特定的技能的。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艺术操作就是艺术技能的运用与发挥。

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由于其形式符号及传达媒介的不同,各有不同的操作和技能。对于外行,由于不能掌握其操作技能,就不可能进入艺术的创作过程,即使有了胸中之竹,也变不成手中之竹。因此,操作技能是艺术创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然而,如果离开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就会沦为匠艺。如一些广告画,就技能角度看,是符合画的要求的,然而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艺术。这就涉及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关系问题。

这里所谓的道是指艺术创造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最高境界。操作技能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它们化为自己的血肉,与对象世界亲密无间,从而进入道的自由境界。《庄子》记载孔子见佝偻者承蜩(知了)就像捡东西一样简单,便问其道。佝偻者答曰,他是经过长期的技能锻炼,并专心致志,从而达到这种境界的。在这种专注状态中,粘知了仿佛不需要技能,只需要粘就行了。这就是技、道合一的境界。这个思想在《庄子》的另一个故事庖丁解牛中也体现出来。它告诉人们,主体在技能之中,是可以探索到道的真谛的。也就是说,主体在技能的操作中,是可以体悟、把握道并进而达到道的。

技与道是相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可以通过技体现出来,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通过长期刻苦锻炼而达于道的技能,能将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转化为手中所操作的,这就是古代书画理论所讲的心手相应。心与手之间达到了这种自由和谐,也就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一切优秀的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摘编自《美学原理》,蒋孔阳主编)

1.下列关于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离不开特定的技。

B.不同门类的艺术各有不同的技,如绘画和文学创作的技是不同的。

C.道是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郑板桥绘画的胸中之竹属于这一境界。

D.长期刻苦训练并专心致志,能使技转化为道,即技道合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意象形成、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都和艺术操作密切相关。

B.手中之竹是艺术家把眼中之竹用特定形式符号凝定下来的成型的作品。

C.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D.一些广告画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原因之一就是离开了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操作既是一种外在的技艺,也是意象逐渐鲜明、完整并定型、完成的凭借。

B.《庄子》中记载的粘知了的佝偻者和解牛的庖丁都进入了道的自由境界。

C.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主体只要操作和发挥就可以体悟、把握并进而达到道。

D.心手相应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毕生追求的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答案】

1.C

2.B

3.C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钓鱼的医生 阅读答案

下一篇:走进丽江阅读理解答案 走进丽江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