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年级上册《窃读记》的思考与疑问

小编:

在备课时,我发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窃读记》中第三自然段“我跨进店门,暗喜没有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其中,我对“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的“挤”字产生了疑问,从大人的腋下怎么会挤呢?难道大人的腋下也站了很多人,并且“大人的腋下”一定是小人,那小人怎样读书呢?就小学生而言,他们一定不愿在大人的腋下站着读书。

后来在上语文课时,我又演示了一遍,学生弯着腰,埋着头,从我的腋下钻过去。学生还在我的腋下站着,感觉根本不舒服,更不用说读书。经过演示,学生用“钻”字代替“挤”字。“钻”字在文中更贴切,更形象生动。与后面的“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的“挤”也不重复,突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良苦。既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又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随后,我翻阅了上两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文中是“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两相对比,是印刷出了问题,还是编辑改换了用词,都无从可知。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在后来的备课中,我又发现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梅花魂》中第四自然段“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其中,上两年语文五年级上册文中均为: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从文章内容看,是不是编辑修改了原文,由原来的“唐山”改为“中国”。

但我认为原文: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更为妥帖,符合当时人物的语言,理由如下:

首先从人物语言要生活化来说,人物的对话更直接,更明白。文中的“莺儿”年龄还小,妈妈说“我们要回唐山去!”直接告诉我们要去的地方,或许,在平时家庭的交谈中,漂泊在异乡的他们,会常常提起故乡,使“莺儿”了解他们家的根在唐山。天长日久,妈妈忽然对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其次是从词的概念大小来说,“唐山”和“中国”是种属关系,唐山的概念小,中国的概念大,“我们要回中国”与后面文中的“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其中“中国”和“祖国”是并集关系,所以“我们要回唐山去”更为准确!

第三是从上下文内容联系来说,“我们要回唐山去”的原因,是因为“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如果一开始就说“要回中国去”,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概念上不容易接受。文中莺儿提出“干嘛要回去呢?”就说明在莺儿的脑海里还没有这样的一个概念。直到妈妈告诉莺儿后,才使莺儿知道“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鉴于以上几点,我认为原文“我们要回唐山去!”语言更人物化,语言更生活化。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窃读记》教学反思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心得体会(实用21篇) 客服工作总结200字 电商客服工作总结大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