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标点符号的讨论

小编:

在教学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六单元时,我与我的学生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六单元歌颂的是亲情、友情以及跨越海峡的同胞之情,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被故事中的感人情节所感动着。

在学习第二十二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把课文中打动自己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剩下文章的最后一段,几位同学读后,大家总觉得哪个地方欠缺一些,但却不知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也在迷惑着,这一段从遣词造句方面是最好把握的,因为它诠释了生命桥的具体意义,歌颂了台湾青年救助杭州小钱的高尚品德,同时进一步歌颂了大陆两岸的同胞之情。为什么学生会读不出来呢?这个问题是我课前设计所没有预设的,我在思考:从哪里着手,才能突破这个问题?忽然,我发现第一句“小钱得救了。”末尾用的是句号,对了!问题就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这一句,结合在抽取骨髓时遇到的重重困难,移植骨髓时李博士的做法,很快,孩子们发现问题了,王伯文小声说:“这个标点符号好像有问题……”但面对我们的教科书──师生一直以它为学习的范本,他却不敢提出反对意见。我鼓励他把话说完,“我觉得应该用感叹号!”他勇敢地说。“原来问题在这里,我也觉得这句话有些别扭,但却不敢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我笑着对他们说:“我们真了不起,敢于向课本质疑,现在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用感叹号呢?”孩子们又将课文中打动他们的句段重新提出来,最终得出结论,应该改。“那我们就动手吧!”孩子们认真地用笔把课文中的“。”改成了“!”。

我让学生又把修改后的句子连同后面的段落一起读一读,从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闪闪发光。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夫妻赠予房屋协议书(模板15篇) 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讲话材料(精选19篇) 二年级开学家长会家长发言稿范文(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