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语文立体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清澈的湖水》教学案例

小编:

全国知名语文教育专家孙春成老师从艺术的角度来探究课堂教学的立体性,提出了立体教学观,并设计了“开放性四步骤语文立体教学模式”:即注重教学的“导读质疑──立体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

《清澈的湖水》讲述了小洁保护环境,不在湖中乱扔果皮纸屑的事。文章语言优美,其中有些语句含义丰富,表达含蓄,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二年级学生感悟语言,体会情感,突出教学的重点,解决教学的难点?本人以孙老师的“开放性四步骤语文立体教学模式”为借鉴,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片段】

一、导读质疑

师:(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句子“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请大家朗读这句话,你能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学生先朗读思考,后纷纷质疑。)

生:“他”指谁?

生:小洁为什么要不满地看“他”一眼?

生:“企盼”是什么意思?

生:小洁企盼什么?

师:真不错,我们把这些同学提出的问题分成两个问题来研究:

⑴ 句子中的“他”指谁?小洁为什么要不满地看“他”一眼?

⑵ “企盼”是什么意思?小洁企盼什么?

二、立体探究

师: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他”指谁?

生:“他”指小男孩。

师:为什么小洁要不满地看了他一眼?请你们读读课文第四段,说说理由。

(自由读文,并在书中作记号。)

生:因为这个小男孩往湖里扔香蕉皮,污染了环境,所以小洁不满地看了他一眼。我是从这里读懂的。“突然,一个小孩把香蕉皮扔向小鱼。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

师:你真会读书。(出示句子:“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同学们,这里的“皱纹”是什么意思?

生:这里的“皱纹”是“波纹”的意思。

师:那这里为什么用了“皱纹”而不用“波纹”,能换成“波纹”吗?

生:不能,因为“波纹”是很美的。像第一段中“船头两侧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着一条长长的波纹。”多美呀!而这里,小男孩向湖里乱扔香蕉皮,这种行为是不美的,因此只能用“皱纹”,更说明湖水变得不美了。

生:小男孩乱扔香蕉皮,好象连湖水也生气了,她也不满地皱起了眉头,满是“皱纹”。

师:是啊,小男孩不文明的行为令湖水皱眉,令小洁不满,我们也对他──

生:不满。

师: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朗读训练:学生自由读──学生个别读──教师评“表情上‘皱眉头’,语气上显出‘不满’”──生自由读──全班齐读。)

师:大家真会读书。能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课文,理解了语句所表达的含义,体会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真棒!下面我们继续研究第二个问题,“企盼”是什么意思?

生:“企盼”就是“盼望”的意思。

师:小洁企盼什么呢?

生:小洁企盼美丽的景象再回来。

师:哪些美丽的景象?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生自由读,并作记号,后交流)

生:“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师:多美呀!小洁陶醉了,你也陶醉了,我听得也陶醉了。大家也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齐读这两句。)

生:“哟,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师:在这声“哟”中,你体会到了小洁怎样的心情?

生:我体会到了小洁很惊讶。

生:我认为除了惊讶,还有高兴、兴奋。

师:是啊,在这声“哟”中,让我们体会到了鱼儿给小洁带来的许多“惊喜”,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个别读──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

三、评价归纳

(课件仍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句子)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句句子的?

生:我们先读这句句子,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生:然后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四、训练迁移

师: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读懂这一段。

(生小组学习,后汇报交流。)

生:我们小组提的问题是:“小洁四处张望,在寻找什么?”

生:我们小组提的问题是:“小洁眼睛一亮,她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的问题是:“小洁飞快地向前跑去,她跑向哪里,去干什么?”

师: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生:我从课文中读懂了,小洁在寻找垃圾筒,她眼睛一亮,看见了前面有一只垃圾筒,就飞快地向前跑去,把面包纸扔进了垃圾筒。

师:你们体会到小洁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小洁是一个“环保小卫士”。

师:美丽的湖水教育了小洁,使她成了一名“环保小卫士”。让我们也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别忘记小洁那企盼的目光,让我们也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反思】

1、《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开放性四步骤立体教学模式”的“导读质疑”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抓住文本中的阅读契机,引导学生阅读,启发质疑,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创设了一定阅读和探究的情境。如本案例中“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这句话含义丰富,表达含蓄,把它推向学生阅读质疑,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辐射阅读,体会文本所蕴之意,真正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为学生的阅读创设了立体化的情境。

2、“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思考价值,探究性强,能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在质疑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质疑加以引导归纳,使问题真正具有探究的意义,即既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又能引导学生品味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提高朗读技能、阅读和写作能力,以真正有助于探究立体化。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立体探究”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教师要善于把握学情,据学而引,以引促学,自始至终贯彻以学生探究为主体、教师点拨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如案例中“皱纹”和“波纹”的辨析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阅读,感悟到了两者间所蕴涵的不同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品味了语言,受到了情感熏陶,真正体现了探究的立体化。

4、通过“评价归纳”和“训练迁移”,帮助学生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学生自研自学的佳境,以实现叶圣陶先生“用不着教”的理想。总之,“开放性四步骤语文立体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本人尝试教学的这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感悟深刻,效果较好。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谈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党校稳定工作总结汇报 稳定工作总结(精选5篇) 理想信念演讲稿300字(四篇) 高三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专业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