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谈谈心目中的君子》课堂实录

小编:

《谈谈心目中的君子》课堂撷英

王旭明(以下简称“王”):今天咱们把桌子围成一个圆圈上课,而且不用黑板,一个字都不写。我们用嘴上一堂语文课。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上了九年的语文课,是怎么理解、认识语文的?为什么要学语文?我找这一排的同学来说。

生1:我觉得语文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生2:我觉得学语文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生3:我觉得学语文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王:“语”最简单的意思就是张嘴说话。那“文”是什么?

(生回答文学、文化、文字、文明等等)

王:用“文”字能组不少词呢!给大家一个最通俗的解释: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学语文就是要学说和写。

王:今天这堂课就是学“说”。下面请你们说说生活中或者学过的课文中,给你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是谁?为什么?

生4:我要说的人是韩愈,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

王:一定要说慢一点,让大家都听清楚。

生4:韩愈因为上书谏言,被皇上发配到很偏远的地方。他用博大胸怀和聪明才智,使偏远地区的人们可以安居乐业。

生5: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是冯庸。我们都知道抗日英雄张学良,但很少人知道张学良的结拜兄弟冯庸。冯庸参加过战争,看到战争的惨痛,弃军从笔,自费创办冯庸大学,而且免费对学生开放。他看得清眼前的道路,也懂得选择和放弃,这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王:冯庸的故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5:我复习历史的时候查了一下张学良的资料,知道了冯庸的事迹。

王:大家给她鼓掌。她说了我们不熟悉的故事。

生6: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人不是特别出名,是我的一个朋友。大家一起出去玩,进某一座大厦时他会为女生先开门,然后站在门外,等所有人进去了他再进去,并且把门关上。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这个朋友有君子涵养。

王:你叫什么名字?

生6:刘冰冰。

王:刘冰冰同学的发言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她说了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王:刚才我请了三位同学讲他们印象最深的人。这三位不同时代的人都各有优点。今天我们称他们为什么?

生:君子。

王: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心目中的君子。

王:请语文课代表为大家读一下教材第一段。

(生读,内容略)

王:谁来概括一下这一段说了什么?

生7:这段话讲了不同的朝代怎样称呼君子,以及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君子,还讲了君子具有怎样的品格。

王:你们记住了君子的什么品格?

(生回答舍己为人、信守诺言、为国为民等)

王:这段话里还有一层意思,谁听出来了?

生8:最后一行说我们要就自己所认识的君子进行交流。

王: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心目中的君子。老师备课时查了一下,《论语》当中就有107处讲到君子。那什么是“君子”呢?我们理解的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好人之中的好人。其实“君子”第一次出现是在《易经》中,比《论语》还早。《易经》中如何说“君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家背一遍这句话。

(生背)

王:这句话告诉我们,遵循规律、追求进步,心胸宽阔、能够包容一切的人,就是君子。

王:你们心目中的“君子”是怎样的?请几位同学来说。其他同学随时准备复述他的内容,或者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请这位同学说,时间不要超过4分钟。

生9:我心目中的君子是一些很普通的人——清洁工。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岗位,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生10:我心目中的君子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他对知识不懈追求,用自己的思考去启发周围的人,让他们也拥有智慧,但他的观点不被当时的权贵接受。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思想,最后被杀害。

…………

王:下面我们进行主题演讲。你们站在中间说,我坐在你们的位置上听。演讲的题目是《我心目中的君子》,时间为4分钟,要说君子的行为,也要说话语、思想,还要说你自己的观点。

(生11演讲)

王:他刚才的语气始终很平淡。说话时一只手拿麦克风,另一只手要有必要的手势;眼神要灵动,不要直勾勾看着前面。我再找一个不举手的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生12:我叫王毅俊。

王:你跟老师一个姓,更得好好表现。

生12:我心目中的君子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当时赵国被秦国打得很惨,魏国的大王很怕事,不敢派兵救援。

王:为什么那么紧张,手都哆嗦了。把手拿上来,不要在桌子底下抠,越抠越紧张。

生12:信陵君不畏强权,很有智慧和勇气,想办法偷出兵符救援赵国。我认为他具有君子的品格。我的演讲完了。

王:王毅俊同学,你是不是平常在班里很少说话?

生12:经常说。

王:我看你的知识挺丰富。最好声音再洪亮一些……

王:“君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才老师说,《论语》中有107处都谈到了君子。其中老师最喜欢三句话。第一句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整天忧虑。第二句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指君子追求与人交往的和谐,又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小人则相反。第三句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是说君子谨慎说话而善于做事。老师心目中也有一位君子,他是一位演员。大家看大屏幕,知道他是谁吗?

生:胡歌。

王:对。胡歌去年参加了一个颁奖典礼,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大家看屏幕上的照片,他拿着奖杯和证书在台上鞠躬,是深深地弯下腰去。

再往下看,胡歌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能拿到这个奖不是因为自己演技有多好,而是因为自己很幸运”,特别令人感动。胡歌上台领奖前,走到另一位老演员李雪健身边,向他敬了一个礼,在他耳旁悄悄说“受之有愧”,态度非常真诚。老师喜欢胡歌,不仅因为他演技好,而且因为他有谦谦君子之风。胡歌是我心目中的君子。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我们今天讨论的君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自觉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学当“君子”,好不好?

生:好!

王:下课!同学们再见!谢谢你们!

【执教者说】

我这次上的口语交际课,是语文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面的一个口语交际练习,题目是《谈谈心目中的君子》。真语文课的十二字标准是依课标、持教材、重学情、可检测,据此对照这堂课,我想主要从“重学情”方面来谈。

这堂课上,我本来准备了一个影像资料,是关于胡适的,后来因为觉得不太合适这个班的学生,就没有播放。我还准备了一些讲“君子”的内容,后来看学生对这方面比较熟悉,也都能理解,也就没有再讲。我们老师备课时准备好的材料,不一定都要讲,一定要依据学情灵活调整。因为课堂生成比教师预设重要得多。

“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概念。这堂课如果要讲君子文化,那可能是大学教授都讲不清楚的问题,但是不是因此初中老师就可以不讲?并不是。我们不仅要讲,而且要有方法地讲。老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君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107次,有很多种解释,但学生只要知道君子是好人中的好人,是所有美德的集大成者,这就够了。人身上的每个好的行为,都可以视为“君子行为”。这么说当然不够准确,但初三的学生知道这些就可以了,更具体科学的研究,需要他们以后再去了解。这就是重学情的一种表现。

然而,我这堂课最大的问题也在“学情”——对学情估计得不准,应对的方法不够多;没能根据这个班的学情,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因此,如果要给自己这堂课打分的话,我想60分比较合适。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4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