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小编:

一、课文导入:生命是一匹锦缎,亲情就是这锦缎上美丽的图案,生命绵长,亲情绚丽也温暖;生命给人希望,亲情使人温暖。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走进莫怀戚的《散步》,体味作者的内心世界。(板书文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教师朗读课文(节奏舒缓,声情并茂)

学生思考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语复述)

教师明确:一家四口散步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由分歧发生到分歧解决。

过程如下:劝母亲散步→一块散步→发生分歧→解决分歧

2、通过这个分歧的解决,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教师明确:

和谐

一个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家庭

友爱

(学生找出文中反映这方面的原句)

三、学生朗读课文,探究文本(课堂实录)

1、学生集体朗读,体味作者情感

2、具体探究主题词:“我”

①、“我”为什么要母亲出来散步?

学生1:母亲好不容易熬过一个严冬,在春天我让母亲段锻炼身体。

学生2:“我”很关心母亲的身体。

教师解读: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是准确的。母亲身体不好,到了春天,应该多到外面走走,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的关爱。

②、但分歧发生后,“我”为什么还要顺从母亲?体现了“我”的一个什么处事原则?

学生3:文中告诉我们的是“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学生4:我是一个懂得孝道的中年人,“我”的处事原则应该是孝顺。

教师解读:看来我们对上面的问题理解的还是很到位的。顺从母亲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带给母亲欢乐的机会并不会太多了,这是“我”孝敬老人的一面,从中可以看出“我”的一个处事原则是孝。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百善孝为先嘛!

③、立足前两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中的“我”?

学生4:“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学生5:“我”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

学生6:“我”是一个做事周到的人。

教师问:这是我们从孝这个角度可以概括出来的;我们还能不能从生命这个角度来思考、理解“我”?

学生7:“我”必须同时照顾到年老体衰的母亲和幼小的儿子,所以我觉得“我”是肩负双重责任的人。

教师解读:很好。首先,“我”肯定是一个孝子,以“孝”字来处理家庭

中的分歧,这样既给了老人温暖,又教育了儿子,让儿子懂得怎样孝敬父母;其次,从“我”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位置来看,“我”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在祖孙三代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和父子情,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处理不当就会伤害家成员的感情,破坏这个浓浓的亲情,从这个角度看,“我”因此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再其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上有老,下有小,“我”显然代表的是成熟生命,母亲代表的则是衰老的生命,而儿子代表的就是幼小的生命,站在生命延续的角度上看,成熟生命既对衰老生命有善待的义务又对幼小生命有呵护的责任,成熟生命主体的成熟生命成熟生命成熟生命的“我”不能不感到责任的重大了。因此综合来看,可以这样理解文中的“我”:又“怎一个‘孝’字了得”。生命的责任感和传统的孝的观念交融在一起,使得“我”不得不慎重的选择。

四、主题探讨:

(一)亲情的温馨歌咏。

莫怀戚的这篇美文让我们体味到了一股浓浓的家庭亲情,作者用他优美细腻的笔触,歌咏了人间温馨的亲情。也表现出了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强调的一个观念,那就是孝。

英国哲学家有句这样讲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我想用这句话来诠释中国人的孝的观念是最合适不过的。

(二)生命的热情赞颂。

人类生命表现出来是代代相传,由幼小生命走向成熟生命,再进入衰老生命,而在这个生命进程中,成熟生命必然要肩负起两重责任:善待衰老生命和呵护幼小生命。课文通过“我”,热情地赞颂了生命。

五、课堂小结:这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散步》让我们的心灵在亲情、生命这两点点构成的轨迹上作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愿同学们把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怎一个“孝”了得

赡养培养

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

亲情:真挚、体贴

生命:责任、绵延

衰老的生命成熟生命幼小的生命

善待呵护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散步(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要求 银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大全7篇) 最新参观南京博物馆作文字 参观南京博物馆的心得体会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