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

小编:

《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从自然中获得的感悟,理解苏轼的人生观。

2、积累必要的文言知识。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提出主题面对挫折和不幸---------感悟自然,笑对人生

1、 说说你是如何面对挫折和不幸的

2、 看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且基本失去人生自由的苏轼是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挫折和不幸的?他游赤壁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今天让我们随东坡居士游一番赤壁吧

2、 经过诵读,我们感受到些什么?感情总在什么之间转换?说说看法。

明确大概印象用四字概括事景情理感情乐---悲---喜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先请同学背诵这一段。然后说说

1、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文中的话作答。

2、作者在这里还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现在请大家为这幅画命名。

3、再朗读,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句话?为什么?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朗读至背诵,说说这一段分几层?为什么?

两层主-客歌声—箫声我的歌唱之乐和客的箫声之悲

2、为什么要写歌词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 你觉得作者对箫声的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的,效果怎么样?

六、小结这节课,并布置作业

七、背诵第二段,第三段。想想第三段写了几层意思?客的悲慨从何而来?为什么要写曹操?表现了客怎样的人生感慨?

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抽查背诵,学习三——五段。

2、解决布置的问题:问客的感慨从何而来?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月-------曹操之诗赤壁-----------曹操被困水--------曹操赋诗

但一世英雄如今在哪里呢?所以写曹操并不是为了说明他是个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目的

是为了突出像曹操这样的英雄尚且最终归于虚无,更何况是我们呢。这与下文写自己的渺小形成对比,从而为下文感叹人生的短暂作铺垫。所以段末说,虽然很想能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得道成仙,但这是不可能的。表现了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

3、问这一段的感情用哪个来表达?悲

那么写到这里,如果不写下去,不是在宣扬消极的人生观乐吗?既然如此,那么应该及时行乐啰?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下面学习第四段。

4、 面对客的悲,我苏子是如何开导他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熟读,理解句子的意思并思考问题。然后前后左右讨论以后回答。

明确:苏子的开导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从客观事物相对不变的角度去看待宇宙人生,二是从物各有主,非我莫取角度,说明眼前的清风明月正是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是我们所有,应该尽情享受才是。这里面包含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一是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要拘泥于一面来看;二是人要善于从自然中获取汲取智慧,获得力量,寄情山水不也是很好的人生享受吗?所以这一番开导正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5、 写到此处,文章也可以结尾了,可是为什么还要加上最后一段呢?

明确:如果没有这一段,那么我们就无从知道客听了后的结果,有了这一段交待,才使我们知道了客的情感变化,态度变化,文章结构就完整了,而且意味深长。因此,本段可以说既照应了开头,又使文章结构完整,感情变化起落分明,极写作者游赏之乐,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6、 作业:朗读背诵后三段。

第三课时

一、 检查背诵情况,默写全文。

二、 请问作者的月夜之游,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

明确:据说,东坡泛舟赤壁果有一乐师相随,但主客问答肯定是虚拟的,这是赋体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客之言即苏子之言,他们各代表了贬谪黄州后的苏轼思想的一个方面,但

最终乐观的一面战胜了悲观的一面。

三、 总结

正因为苏轼的这一番人生感悟,豁达乐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才使苏轼后来在遭遇再度的贬谪时能,愈挫愈奋,巍然屹立。所以从苏轼的人生不幸中,你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呢?那就是笑对人生。

四、 拓展延伸

阅读《后赤壁赋》,比较两篇文章在写景及表达内容上的异同

五、 课外阅读《苏东坡突围》及《苏东坡传》

六、 积累与应用

(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属同()

2、冯虚御风冯同()

3、山川相缪缪同()

4、举匏尊以相属尊同()

(二)一词多义

然下列句中“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B)

A、其声呜呜然B、何为其然也C、苏子愀然D、凌万顷之茫然

之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D)

A、哀无生之须臾B、舞幽壑之潜蛟C、惟江上之清风D、凌万顷之茫然(三)文言句式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C)

A、何为其然也?

B、而又何羡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而今安在哉?

(四)积累富有生命力的词语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冯虚御风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沧海一粟

逝者如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杯盘狼藉

(五)重点词语解释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修辞?)。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句式?),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句式?)。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修辞?)。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句式?),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修辞?)。

概括段意

句式和修辞答案:

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介宾后置)

②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修辞:互文对偶)

③ 月于东山之上(句式:介宾后置)

④ 徘徊于斗牛之间(句式:介宾后置)

⑤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句式:定语后置)(修辞:对偶)

⑥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修辞?对偶)

⑦客有吹洞萧者(句式:定语后置)

⑧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修辞:对偶)

概括段意:

记叙夜游赤壁所见之美、所感之快、所闻之妙,引出下文主客问答

重点词语解释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句式?)”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句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侣()鱼虾而友()糜鹿(用法?),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修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修辞?)。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修辞?);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修辞?);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概括段意

句式和修辞答案:

①“何为其然也?”(句式:宾语前置)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被动句式)

③而今安在哉?(句式:宾语前置)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介宾后置)

⑤侣鱼虾而友糜鹿(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修辞:对偶)

⑦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修辞:对偶)

⑧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修辞:对偶)

⑦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修辞:对偶)

概括段意:

主客问答:(之一)感慨英雄难觅,生命短暂;长江无穷,自然永恒(悲观消沉的人生观)

重点词语解释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句式?)?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修辞?)。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读音?)。相与枕藉(读音?)乎舟中(句式?),不知东方之既白()。概括段意

句式答案:

① 而又何羡乎?(句式:宾语前置)

②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修辞:对偶)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句式:介宾后置)

概括段意:

主客问答:(之二)物与我皆无尽也,何羡之有;

清风明月用之不竭为我共食,其乐融融

(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赤壁赋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