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小编: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2、理清的结构,理解的主题。

3、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

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

【学习难点】

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2、演讲与口语特色的体会。

【知识链接】

1、背景资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2、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3、文体知识

演讲, 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属于议论文)

演讲的主要特点:

①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

③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感情,富有鼓动性。

主要手段——有声语言(讲)

态势语言(演)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 解剖( ) 亵渎( )( )

强聒( ) 骈( )进 佝偻( )( )

教诲( ) 禅( )师 容赦( ) 承蜩( )

2、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A: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

B: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

C: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

D:道理极容易明白 ( )

E: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 )

F:语言和行为相照应 ( )

3、⑴、《敬业与乐业》选自《 》,作者( ) ,中国近代 ( )派代表人物。

⑵、这是一篇 ,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 和道家经典 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 的主旨。接下来,分别论述了 、 、 的重要性;最后,又用 和 总结全文旨意。全文是 的结构。

【合作探究】

4、阅读第6、7段,思考、讨论问题:

⑴、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⑵、两段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阅读第8段,思考、讨论问题:

⑴、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⑵、分析“做工苦”的实例有什么作用?

⑶、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⑷、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目的是什么?

6、“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精读精练】

①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探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③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④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⑤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地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7、选段所讲的主要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文第③段中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概括第④段中的小故事,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讲这则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灾、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躲避?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就永远不能解除了。

10、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1、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 “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1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15、读了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16、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教(学)后记】

《敬业与乐业》参考答案

1、略。2、略。3、略。

4、⑴我们要敬业。

⑵第六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第七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5、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⑵说明“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自然的点到乐业上(引出话题)。

⑶、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⑷、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6、略。

7、有业之必要 。

8、为证明论点作道理论据 。

9、唐朝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引用这则故事是为证明论点作事实论据。

10、知足 安分 达观

11、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12、(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13、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14、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看待”的答案必须含有以下3个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15、略。16、略。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同步测练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施工企业营销工作报告 热门供电服务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