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9《掌声》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编:

《掌声》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与关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麻、症”等十个生字,会写“愿、姿”等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鼓励、热烈”等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我们每个人都听到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呢?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出示题目,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老师的读音,老师读完后说一说哪个字音应注意什么?( “落” 和“调”是多音字 )

2、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将生字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3、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1)组内互相检查伙伴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4、集体汇报

(1)由学生自己点将“开火车” 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裁判。

(2)出示本课生字词,小组代表汇报本组好的识记方法。(教师提醒:“症”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镇”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姿势” 的“姿”是平舌音,“势”是翘舌音。)

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

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

(3)猜字谜小游戏

工厂已建,万名劳力齐干。——(励 )

十豆十又。——(鼓)

四点排成行,大刀立上方,左边有一人,没有好心肠。——(烈)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字,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哪个字要提醒伙伴注意。

2、学生互相提示写字时要引起注意之处。

3、教师示范书写“鼓励、姿势、普通”,学生书空。

4、学生临写一个。

(四)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标出自然段,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学着用三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比一比谁讲得简练。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第二课时

(一)激趣设疑入境

1、由“掌”字引入课题,字理识字激发学习兴趣。

(1)说说你怎么识记“掌”字。引导分清形旁声旁。

(2)师:“掌”字上半部分是“尚”字的变形。它可是高尚的手。

(3)板书古文的“掌”字。与之对比。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二)因学利导定教

1、学生说一说自己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再讲一讲还有哪些不懂之处或问题。

(三)读解感悟文意

1、针对伙伴的疑问,简单问题互相解决(生生交互)。主要问题或难点问题待课上共同探究。(如:英子有哪些心理活动等。)

2把握文章的整体,用几句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品思路措辞

1、了解掌声前的英子

(1)、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掌声”之前英子行为举止的句子。

(2)、汇报交流,体会英子内心情感。

学生读所画相关语句随机出示,引导感悟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从“总是……又总是……”感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根据体会入情朗读。(读出英子的消沉自卑以及学生对英子的同情,语调低沉而缓慢)

说一说她为什么那么反常?(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引导学生换位感悟她的自卑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不便。

师:因为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走路的姿势,所以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走路的姿势,所以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因为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走路的姿势,所以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出示:

下课了,大家到操场跳皮筋。想到自己走路的姿势,英子情愿(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英子本来想去水房打水喝,想到自己走路的姿势,她情愿(甚至是要去洗手间,想到自己走路的姿势,她情愿()……

教师动情地读三个假想,学生在补白中与英子达到共情。

讨论英子在担心什么。(预设:担心别人的嘲笑,不愿面对自己的缺陷。)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配乐《童年的回忆》(读出英子的痛苦)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从“立刻”一词你感到了什么。

抓住“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指导朗读出英子逃避的语气。

教师提示:原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并板书:动作描写 反映心情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什么是“犹豫”,英子为什么犹豫?读出其矛盾的心情。

抓住“慢吞吞”、“红红的”引导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学生读完后,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走上了讲台。

读一读以上两句,体会有什么不同。(从“终于”感悟英子犹豫的时间长,以及大家的期待。英子“一摇一晃”突出表现了她内心巨大的压力。)

教师示范读。指名朗读。

师:众目睽睽之下,英子一摇一晃地走着,几米的讲台显得那么遥远。此时,她是什么心情,会想些什么?

(3)、齐读以上五句,感悟体会“掌声”之前的英子形象。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思考:在“掌声”之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板书:自卑

再读文

2、感悟“掌声”后英子的变化

师:之后,她完全变了,变成什么样了呢?指生读第四自然段。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学生回答之前的提问。

组织交流,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抓关键词“游戏说笑、让同学教她跳舞”“甚至”,感悟英子前后变化之大。)

采访:此时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英子? 板书开朗

看到开朗、乐观的英子,你心情如何? 指导读书(带着快乐、兴奋地语气读) 比赛读 学生评价

3、品味掌声的力量

师:英子的变化源于那次故事会中大家给予她的掌声,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体会两次掌声有何不同。

引导学生说一说两次掌声分别是怎样的掌声。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再指生读原句。出示: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提问:每次掌声像在对英子说什么?随机板书:鼓励、称赞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突出英子走上讲台的痛苦与走下讲台的感动。)

学生推荐伙伴读、教师引读(师读蓝字,学生接读红字)教师用手势引导孩子加以强调之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配乐《童年的回忆》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练习拓展评结

(《童年的回忆》音乐声中)导语:多可爱的同学,多高尚的双手。它让忧郁的女孩变得快乐,英子对大家的感激完全写进了信中。

1、(出示第五段信中语句)齐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男女生合作读

女生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齐读第二句。再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3、如果你是英子,你会向同学说什么?再次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英子的来信内容。

4、填空试背诵。

我永远(),因为它使我(),()并没有()。()给了我(),使我鼓起()微笑着()。

5、想想身边的人或事,说一说怎样才是微笑着面对生活。

学生结合实际说。

教师介绍残疾运动员周菊芳的事迹。

周菊芳原是田径运动员, 后被一位自行车教练看中,改练自行车。可在一次训练中不慎将左手摔断,变成了残疾人。但是,周菊芳没有放弃,她又改练残疾人自行车。残疾运动员的训练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可周菊芳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每次训练从来都是风雨无阻。菊花芳香苦中来,她在捷克欧洲自行车公开赛上获得3枚银牌,全国残运会上获得2金1银。在雅典残奥会上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残奥世界杯比赛中,获得2枚金牌。

师生共同理解升华,完成下列填空。

师:微笑着面对生活就是——

当面对困难时,();当面对挫折时,();当面对失败时,()……

总之,我们不做懦夫,不做逃兵。

6、学完整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7、教师小结:当别人身处困境时,不要忘记把“掌声”先给别人;而当自己身处困境时,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

板书设计:

掌声

自卑 乐观

鼓励

称赞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反映心情

教学反思

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课堂上,我由始至终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师生与作者及文本的“共情”氛围。切实唤醒学生的心灵感悟,有效调动学生宣泄情感的欲望。只有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他们才会积极地细品语言、体验情感、交流感悟、朗读传情。只有师生共同携手在文本之中走个来回,才能达到情智交融。

(一)抓先后对比,注重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突出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围绕“掌声”这一主题,抓住整体——局部——整体的关系,透过掌声前后英子的巨大变化质疑掌声,精读精练理解掌声,最后升华掌声含义,做到循序渐进。教学中,我始终谨记面对文本,要有语文意识。要透过语言的形式把握语言的内容,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了悟语言运用之妙,最终迁移内化于学生的语言活动之中。

打开一篇篇课文,我们所见的从表面看来,仅仅是一个个字和一个个标点组成的一句句话,一段段话。除了这些字、句、标点以外,似乎一无所有。只有当读者慢慢品味,字字斟酌时,方才发现那字里行间的生命跃动之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三、四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接触、咀嚼、揣摩感悟这些语言。例如,教学中抓住“犹豫一词,让学生体会英子矛盾的内心冲突,感悟当时她的痛苦。这是理解英子之所以被掌声感动的基础。英子越是犹豫说明她越是需要他人的帮助与鼓励。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抓住描写人物神情、动作、语言等的词语来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准,语言的美,感悟文本所传达的情感,以便走进人物的内心。同时,教学中较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朗读方法的指导,以及指导学生如何“由表及里”的感悟人物情感。

(二)语言渲染再现情境,唤起情感体验,提升朗读水平

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独特生命,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以优美的文字表达强烈感情的产物。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以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去撩拨学生情感之弦,切实唤起他们情感体验的冲动。在《掌声》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或绘声绘色地描摹场景,或生动传神地再现情境,或情真意切地传递情思,或声情并茂地渲染气氛,又适时配以音乐渲染,令学生如临其境,完全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节之中。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使其心灵产生感应,加深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我觉得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关键是语言要饱含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先感动在先。才能从心灵深处迸发出情真意切的语言感染学生,带动他们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会领悟、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共情。

教学中,在感受掌声之前的英子痛苦自卑的内心感受时,我抓住英子孤僻的外在表现,体会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的心理根源。再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英子在平日生活中的逃避——因为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走路的姿势。所以下课时,大家到操场跳皮筋。情愿(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本来想去水房打水喝,因为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走路的姿势,情愿(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甚至是要去洗手间,因为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走路的姿势,情愿(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之后引导学生理解她的自卑心理如水到渠成。

教学中,我以“两次掌声像在对英子说什么”、“如果你是英子,若干年后的今天,帮助过你的同学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向同学说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一来,学生就融“我”入境,于“身临其境”之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增进了情感体验,更便于学生敞开心扉,通过朗读宣泄情感。

感情朗读是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体验得到底有多深,需要通过朗读来检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之上,融会自己的情感。或抑扬顿挫地表情朗读,或思情并茂地朗朗诵读,寓情于声,以声传情。该悲凉处给它个悲凉,该欢快处还它个欢快。

本节课,通过我的语言渲染加上引导、示范等环节,学生朗读水平提高了一个新台阶。学生读得懂老师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今后我应该在加强学生个性朗读上,多下一些功夫。虽然课堂上仍会有稚拙的痕迹,比如教师语言还需提炼、精简;教学水平还有待继续提升。但是我会不屑追求激情洋溢,充满生命气息的语文课堂。我希望我的语文课堂上处处散发着语文的味道。更希望我能成为今天超越昨天,明天将继续超越今天的我。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公开课)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热门公务员调动申请书(汇总13篇) 2023年英语试讲心得(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