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比尾巴》第1课时教学设计(附反思)

小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撇折”。

2、能独立认读音节,学习朗读问话的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通过看图学句认识图上的3种动物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读问句及一问一答对读

难点:读好问句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奖励品(笑脸)

四、教学过程

1、比赛开幕,激趣导入

a.师:今天我们班真热闹,有一场精彩的比赛马上就要在我们班举行,哎!比什么呢?谁来为我们揭开神秘的面纱,我请一位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指名请同学点击鼠标,出示:比尾巴[附拼音])

b.师:赶快拼一拼

bǐ wěi bɑ

比 尾 巴

c.读的时候你想告诉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指名读,学习生字“尾巴”,注重轻声读法指导。)

2、比赛项目学习,学习简单问句

a.师:是谁比尾巴,我们班的小朋友吗?(教师表情非常惊讶。)

[生:动物]

b.师:动物王国的狮子王子有话要对我们小朋友说,小朋友们,你能给我们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做做小裁判吗?比赛结束时我们将评出六位表现最好的裁判员,他们可以得到1个“笑脸”(奖励品)。

c.比赛之前让我们来看看都要比赛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比赛项目)

chánɡ

谁的尾巴长?

duǎn

谁的尾巴短?

bǎ sǎn

谁的尾巴好象一把 伞?”

d.师:到底谁的尾巴长?老师非常想知道,你能告诉我吗?请你猜一猜。(指名学生猜)

(老师示范读问句,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答案,使学生领会问句的作用。)

e.师:你最想知道哪一个问题的答案,请你同桌之间问一问

(同桌之间互问,感受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读法。指名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指导、评比。)

3、比赛开始,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a.师: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动物来参加比赛了?

(课件出示三张动物图片,生说动物名称及尾巴特点。)

b.请学生比一比,

c.师出示比赛结果告示“ 的尾巴长, 的尾巴短, 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d.学习“猴、松鼠、一把伞”两个生字 用“一把”说短语

e.师指导“三问三答”的朗读

a) 师范读 b) 指名学生与师配合 c) 同桌对读训练,师评价

你能来说一说他们他们的尾巴都有什么用呀?

五、自学第二部分

a.师:多有趣的比赛,看公鸡鸭子和美丽的孔雀也想来比一场,你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吗请小朋友为他们设奖按照以下句式说:

“谁的尾巴——?

——的尾巴——。”

b.评选“裁判长”

六、小结

给动物王国的动物们做裁判,我们肯定学到了好多知识,你能来说一说吗?

七、书写指导

a.师:狮子王子走的时候留下了三个生字宝宝,它说不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会不会读、会不会写?

b.书空“云、公、车”

c.临写“云、公、车”。教师随机指导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引导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学会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教学时,我根据初入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把语文课组织“活”。教《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可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周二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一、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练读课文 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抱” “牵” “放”

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程是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和归宿,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这堂课上,我一直在试图把学生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中去,这也恰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遏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课后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课文中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还可以随便挑两到三种动物的尾巴进行“长短、粗细、直弯、宽窄”等各种角度的比较,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如将猴子、小狗、兔子进行尾巴长短的比较,从面引出“谁长谁短、谁宽谁扁”等都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这是不是辨证思维启蒙的最佳机会?

四、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但今天的课上,我感觉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的把握。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沪教版一上41课《小溪生病了》教学设计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最新养育儿童护理员的总结 护理工作总结(大全10篇) 2023年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总结(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