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3

小编: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3

例二(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1l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

〖解析〗解释实词在文中的意思,一定要联系语境,结合平时课本中所学过的常见意思,逐项排除,最后作出合理的推断。A项中的“讽”为“委婉地劝告”。B项中“哂”在古文中最常见的意思就是“讥笑、嘲笑”,在此句子中解释得通。C项中的“遇”应解释为“对待”。D项这句是说到了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他(采取措施)坚决制止作奸犯科的官吏。“务”此处很明显作“致力”解释。

此题主要考查对全文内容理解比较重要的实词在文中的意思。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对四个选项中的加点实词不明白意思,或是对其中绝大多数的实词意思不明了,于是乱选;二是对几个实词的常用意思有所了解,但对实词所在句子的句意不了解,当然也只有乱选瞎猜了。其实,此题考查的“讽”“哂”“遇”“务”四个实词,高中语文课本或读本中都有涉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夫子何哂由也?”(《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所以“功夫在课内”,要学好课文;在解题时可以回忆这个词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是怎样解释的,然后结合语境进行推断。

答案:C

【常见误区】

一、按照今义理解古义。如对“当尽力于斯文”一句中“斯文”理解为“文雅”。

二、以常用意义来解释活用意义。如将“因怪时人之不道”一句中的“怪”理解为“责怪”。

三、按照常用意义来理解偏义复词。如将“刺诸县短长”中“短长”理解为“短处与长处”。

四、按照一般字的意义来理解通假字的意义。如“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一句中的“缪”是通假字,通“谬”,谬误;而不能按“缪”的意义来理解。

【基础演练】

一、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A.沛公不胜杯杓:禁住,能承受()

B.上下同欲者胜:取得胜利

C.何可胜道也者:尽

D.真黄山绝胜处:优美的

E.数石之重,中人不胜:获胜

2.A.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君主()

B.连辟公府不就:同“避”,躲避

C.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同“避”,躲避

D.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张开

3.A.天理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同“影”()

B.屈平既绌:同“黜”,被罢免

C.此五霸之伐也:讨伐,征伐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验应

二、下列各组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两项是

4.A.直前诟虏师失信()

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俄匀谢玄淮上信至

E.信造化之尤物也

5.A.东郭先生将北适以干仕()

B.哭声直上干云霄

C.不从车乘,不操干戈

D.亦不敢服垢弊以干名

E.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6.A.一出门,裘马过世家()

B.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C.会贤士大夫少府赵禹过卫将军

D.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E.求,无乃尔是过与

〖参考答案〗

一、1.E(胜,能承受)2.B(辟,征召)3.C(伐,功业)

二、4.B、D(这两个“信”都是名词,都是指送信的人。C项“信臣”,忠臣;E项“信”副词,确实)

5.A、D(都是动词,求取之意。B项“干”,冲犯,D项读gàn,才干)

6.B、C(都是拜访之意。A项,超过;D项,经过;E项,动词,责怪)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9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2023年学校运动会校长讲话稿(7篇) 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的体会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