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反思

小编:

《船长》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

在文中船长下达了四次命令:

命令一:“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命令二:“够了,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命令三: “快救克莱芒!”

命令四: “动作再快点!”

相对而言,第一次和第二次比较重要。尤其是第二次命令,更为重要。因为第二次命令才使原来乱得不可开交的局面变得井然有序。因此,我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转变的原因上。第二次命令是船长与机械师、大副对话中的一句,必须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反复朗读才能悟出其中的深意。首先我让学生找出了第二次命令,指名让学生朗读,由此发问:船长为什么要下达这个命令?学生在片刻的思考之后,联系上文得出了这样的原因:原来第一次命令没有收效,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秩序太混乱了。我又抓住“不可开交”一词,让学生想象当时乱的程度,读出乱的场面。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现在的船上已是一片混乱,大家拼命地想逃生,乱得不可收拾。照这样乱下去,结果会怎样?学生一致说会船毁人亡。我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是啊,现场如此混乱,船长不得不下达第二道命令。请你再读读第二道命令,说说船长究竟会不会开枪?”此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回答。我立刻追问原因。学生说:“因为前面写道船长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救人是船长的职责,他是不会让一个船员死亡的。他这么做只是吓唬一下男人们,让他们不要乱来。”马上就有学生反驳:“我认为如果有人真的敢走在女人前面,船长会开枪打死他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绝大多数乘客的安全。这样后面的男人才不会拥挤。”不一会儿,又有学生发言了,他说:“我觉得船长还是不会打死人的。他可能会向天空鸣枪,以此警示男人们。”我立刻竖起了大拇指,大大地表扬了她:“你是一个真正的船长!船长是不会经易打死任何一个人,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在讨论中,船长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光辉起来,学生也由此认识了一位始终忠于职守、心地善良的船长。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读那段“简短而有力”的对话,引导:“船长这话表面上是说给机械师和大副听的,实际上是说给谁听的?”学生都说是乘客,并很快从文中找到了依据。学习到此,我才适时总结:“是啊!只有让乘客们完全明白目前的处境,明白自己必须按船长的话去做才有可能获救,他们才不会慌乱,船上混乱的局面也才能得到控制。否则仅靠武力震慑,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以其说,船长是在向机械师了解情况,是在给大副下达命令,不如说是在稳定全体乘客的情绪,安定人心。这是一位多么有智慧的船长啊!”最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对话,自然就读得到位,读出味来。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酒驾自我剖析材料(八篇) 最新单位员工出游申请书(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