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教案17

小编:

十三   人琴俱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古文。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3、体会兄弟情谊。

教学重点:感情诵读文章,学习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感受子猷对弟弟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体会子猷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导入:预习自测

2、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古文。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3、体会兄弟情谊。

3、作品简介:

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较为集中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4、自主学习,疏通词句:

(1)找出你认为读音需注意的字词。

(2)找出你认为翻译需注意的字词。

(3)把你没弄懂有疑问的词句画出来。

5、自学检查:

(1)读准下列黑色字字音

(2)朗读课文:找生读;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3)逐句检查翻译,并检查重点词的词意:

二、         研读课文,小组探究:

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明确:何以……已丧矣     便径入……弹  了不悲、   都不哭、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导致“不调”的因素有哪些?“不调”说明了什么?

明确:一是:子敬病了很久,琴放置久了,所以“不调”,

二是:子猷因为失去弟弟而极度悲伤,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3、你是如何理解子猷“了不悲” “都不哭”的,你认为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子猷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会在九泉之下相见,这是一种独特的悼念方式。子猷本身病重,而且加上失去弟弟后伤心过度。

三、         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

四、课堂小结:

文章中心:本文通过王子猷对王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手足之情)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大地上的事情》教学反思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