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表格式导学案1

小编:

新授课

主备人

总课时

3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学习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学习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学法指导

诵读法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养成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质疑法在诵读和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解决文中的疑难问题

课前预习:

一、知识积累:

写出描写荷(莲)的古诗句: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

蓊蓊郁郁()袅娜()踱步()小煤屑路()幽僻()峭愣愣()梵婀玲()霎时()弥望()斑驳()渺茫()点缀()

提示:a、课文下注释;b、查字典;c、要能够默写

2知人论世:

朱自清(1898---1948),原名,字,号。1928年出版散文集,朱自清是、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是“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课中探索:

1、文中作者的游踪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去荷塘?

2、文中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

归纳小结:

达标反馈:

1下列音、形、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弥望(mí充满)倩影(qiàn美丽)风姿(zī姿态)

B、温馨(xīng芳香)宛然(wān仿佛)惊诧(chà惊奇)

C、蓊郁(w?ng茂盛)厄梦(è可怕的)恩泽(zè恩惠)

D、袅娜(li?oluó柔美的样子)风致(zhì美的姿态)倏地(shù极快的)

2指出下面修辞手法有所不同的一句: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娥玲上奏着的名曲。

学习感悟: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知人)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炫,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2、了解背景(论世)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处于苦闷彷徨之中,看不清前进的方向。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就外化为荷塘月色的图景,素雅朦胧的景致和作者内心的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是一致的。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在创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了一阵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进入了低潮期。对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这一点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来。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包身工》教案12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有关党员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精)(三篇) 观看纪录片长征心得体会(实用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