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教学设计2

小编:

《安妮日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安妮日记》安排在专题“和平的祈祷”的第二板块,前面的板块是“遭遇战争”,通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有了较深的认识。《安妮日记》日记的角度来反映同一主题的内容。由于有了前文的铺垫,学生对日记背后蕴涵的意义就较容易理解,教师不必花大精力。但把日记作为文本,如何去阅读、分析日记,这些却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是他们感到新鲜的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所以笔者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落在此处。这篇文章也为对后文的《图片两组》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走进作者,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2、了解事件背景,体会安妮对人生的思考

(二)能力目标:

1、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2、通过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经历与思考,感受战争对人的摧残。

(三)情感目标: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通过具体语句的分析,学习安妮在困境中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安妮在对战争的非凡的观察与思考,尤其是1944年5月3日的日记中的对战争的思考。

2.教学难点: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学习安妮困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学情分析

课文所讲的故事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对此不甚了解,要通过很多背景材料使学生明白战争都会使生灵涂炭,然面对强权侵略、国将不国之时,又怎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全民皆兵维护的是自己生存的家园,维护的是国家民族的尊严。这样的战争是不得以而进行的正义的战争,也正因如此才涌现出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预习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了解背景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设计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⑴.背景了解: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 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

《安妮日记》从 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是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权利,但是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课本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文中对战争造成的种种罪恶,安妮对自由、和平的渴望,全都不加修饰地直接抒发出来。简洁的叙述和恰当的议论相结合,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走近作者: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 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 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 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 她避难的房子 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3)日记内容概括: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5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

上课没带书检讨书300字(3篇) 最新银行合规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