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秋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小编:

教学设想:

两篇文章在苏教版中安排在“寻觅文言津梁·融会贯通”板块,编者的意图是通过这两文让学生自学、自练,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其实,作为自读安排是可以的,至于“融会贯通”就谈不上了,因为并非有了前面几篇文言文垫底,到这里就能完成两文的阅读理解了。所以指导阅读时,还需要老师作必要的补充讲授。

目标要求:

1、了解庄子、墨子及他们的文章特色。

2、接受陌生文言文阅读,学会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

3、学会合作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4、理解两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现出的哲理。

教时安排: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重点解决第一篇。

过程:

一、导入(学习要求)

二、简介庄子及《庄子》著作特点。

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中学课文里,来自《庄子》的文章有《秋水》、《庖丁解牛》、《逍遥游》。庄子的文章常常表现出高度辨证的味,哲学的味,顺应的味,无为的味;当然他的相对主义常常也是被夸大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庄子的文章喜欢形象地论述道理,有的用比喻说理,有的用类比说理,有的用寓言说理,有的用象征说理。

三、朗读课文两遍 注意读音:涘(sì) 渚(zhǔ) 伯(bó)

四、同学之间合作完成文本上的词句解释,完成后再翻译文章。

五、学生交流词句解释,老师给以修正

时至:按时令来到。

百川灌河:很多河道里的水都流注到黄河里。(注意“河”的专指性)

泾流:水流。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辩”同“辨”)

河伯:黄河之神。

尽在己:全都在自己这里。

北海:北面的大海。

东面:面向东。

旋其面目:转过脸来。

望洋向若:仰视对着北海。(注意“望洋”,不能解释成“望着海洋”;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野语:俗话。

闻道百:懂得很多道理。

莫己若:没有人如自己的。(宾语前置)

少仲尼之闻:看轻孔子的学识。(“少”,意动用法)

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义道。(“轻”,意动用法)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现在我看到你无边无际。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理的人耻笑了。

六、指名翻译并解说寓言含有的道理。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道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才能增强我们的见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决不能因为自己懂得一点就井底之蛙自高自大。)

七、小结:

《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才能增强我们的见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决不能因为自己懂得一点就井底之蛙自高自大。

第2教时

要点:重点解决第二篇。

过程:

一、简介墨子及其著作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就丧厚葬。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

二、朗读课文两遍

(注意读音:园圃(pǔ)鸡豚(tún)栏厩(jiù)衣裘(qiú)兹(zī)甚不辜(gū))

三、同学之间合作完成文本上的断句,完成后再翻译文章。

四、学生交流,老师给以修正

1、加标点: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攮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攮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不义)为攻国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2、难理解的解释:

园圃:果园。为政:执政。以亏人自利也:以,因为。攮:偷盗。豕:大猪。豚:小猪。又甚入人园圃:甚,超过。苟:如果。兹:更加。不辜:无罪。拖:脱。当此:对此。知而非之:意动,指责。今至大:后面成分省略“不义”。从:跟着。誉之:称赞。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这可以算是知道义与不义的区别了吗?

3、翻译并解说寓言含有的道理。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侵略别国是最大的不义。)

五、思考讨论:两篇文章在说理上有什么同和异?

(同:都形象地说明道理。不同:《秋水》用寓言形象地说明道理。《非攻》用类比,层层推进,最后揭示道理。)

六、作业:背诵《秋水》,做书本练习。

热点推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导学案

下一篇:2022小学四年级专题教育教案教学计划最新